《ETF前瞻》正如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的疲软资料所料,中国7月份商品出口环比下降2.3%,略低于预期。除汽车出口外,其他主要市场和产品的出口都普遍疲软。汽车出口环比增长4.2%。7月份进口资料出现大幅下滑:总体进口环比下降5.8%,主要交易夥伴之间疲弱普遍存在。由于油价上涨,7月份原油进口量环比下降12.3%。主要工业金属的进口情况不一,铜和钢铁制品进口增长,而铁矿石进口下降,这表明国内工业和投资活动发展不均衡。我们预计今年出口将下降约5%,净出口将使GDP增长率下降0.3个百分点。不过,有一些令人鼓舞的情况,例如我们看到美国经济前景的上调和技术周期触底的证据。然而,贸易对中国仍然是一个不确定因素,特别是最新的国际收支资料表明全球供应链从中国加速转离的速度。
7月出口基本符合预期,但进口令人失望。预计外部需求的疲软将在下半年持续,中国的出口将在2023年全年下降约5%(2021年增长30%,2022年增长7%),净出口将使GDP增长率下降0.3个百分点(2021年贡献1.7个百分点,2022年贡献0.5个百分点)。中国贸易面临的主要不确定因素,不仅是近期的问题,还与对全球供应链重定位加速的担忧有关。
中国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国际收支报告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降至过去26年的最低水准。因此,出口面临的短期压力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变成结构性问题,这意味著寻找有效措施促进国内需求变得重要。在进口方面,7月份名义进口同比下降5.8%,紧随6月份1.5%的下降。
然而,经过第二季度,出口活动的复苏似乎正在减弱,出口的增长势头再次减弱。7月份出口的环比下降已经连续四个月,活动的疲软并不令人意外。与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一致: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的新出口订单分项在国家统计局为46.3,财新为46.1,这表明外部需求持续疲弱。进一步的细节显示,出口活动在出口目的地和产品范围上普遍疲软。按主要市场划分,7月份对美国的出口环比下降2.1%(6月份为-5.0%),对欧盟的出口环比下降5.6%(6月份为-2.3%)。同时,对亚洲新兴市场的出口也下降了3.4%(6月份增长3.2%),而对俄罗斯、非洲和拉丁美洲(上半年的抵消因素)的出口在7月份分别下降了1.5%、3.0%和4.5%。
A股市场方面,尽管今年大部分时间外国对中国的情绪相对较低,但中国在7月份继续支持增长,可能有助于将北向股票通的年度资金流入推至新高。北向资金7月份总额为470亿元人民币,是自1月份以来的最强流入,主要由消费和金融等周期性行业带动。与此同时,双向股票通在7月份再次出现交易兴趣,因决策者承诺通过一系列措施支持增长。北向股票通7月份的资金流入总额为470亿元人民币,是自重启以来的最强月度表现。然而,政策言论必须得到实际行动的支持,而经济增长势头的好转迹象可能需要维持资金流入。南向股票通在7月份出现158亿港元的资金流入,扭转了6月份的资金流出趋势。
另外,7月份,金融、消费和日用品行业领导了北向资金的买入,因为进一步的政策支持措施有利于将投资重点转向周期性行业而非防御性行业,经济动力达到一个拐点。A股巨头贵州茅台和宁德时代是所有流入资金中的领头羊,净买入金额接近150亿元人民币。除了资讯技术行业外,所有行业都出现了正向资金流入,其中,鹏鼎控股是科技行业资金流出的主要公司之一。苹果公司发布的令人失望的财报预计智慧手机需求疲软将延续到第三季度,并对苹果供应链产生了影响。在短期内,人工智能对晶片和技术硬体制造商的影响仍在减弱,并且被智能手机需求依然疲弱的迹象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