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通通讯社8日专讯》中国7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和进口同比降幅均继续扩大并超出预期,其中出口下降14.5%,连降三个月,续创2020年2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最大降幅;进口降12.4%,创六个月最大降幅。《路透》引述分析人士指出,数据显示中国内外需求均面临重大压力。在中美科技战愈演愈烈、海外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居民消费意愿不强等多因素影响下,预计年内外贸继续呈疲弱之势。不过,分析人士同时认为,价格下降及高基数影响有望减弱,一定程度上能对年内后几个月出口形成正向支持;同时,促消费和稳投资政策施力,叠加国际旅行提振,进口有望逐步改善。
一位不愿具名的官方研究机构专家称,外贸不好是在意料之中,延续了6月的下跌态势,预计弱外贸的状态会延续到年底,「年底能将出口跌幅收窄就不错了,指望由负转正估计要到明年了」。他并指出,出口降幅超预期说明外需不稳,既与欧美经济减速有关,亦显示出以美国为主的「脱勾断链」对中国外贸的压力;而进口的持续回落主要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和国内需求不旺影响。
*机构料未来数月中国进口或回升*
凯投宏观亦预计,中国出口将在未来几个月进一步下降,直到年底触底。该机构指出,最近出口下降主要反映的是价格下降而非数量下降,出口量仍远高于疫情前的趋势,但并不认为这种数量优势会持续下去。此外,发达经济体的近期消费支出前景仍然充满挑战,许多经济体今年晚些时候仍面临衰退的风险。相比之下,未来几个月的中国进口可能会有所回升,受益于国际旅行提振等。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也表示,贸易价格因素对出口和进口的拖累作用都比较明显。考虑到全球贸易需求的收缩和中国新发展模式的要求,贸易量的因素对中国外贸的拖累估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继续显现;预计下半年进口增长的韧性仍大于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