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经济是 "大而不强"吗?数字经济与高质量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时间:2023-08-03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今天与大家分享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什么是数字经济,为什么数字经济能给经济生活带来巨变,同时又带来哪些问题;第二部分探讨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中国的数字经济概览

我国的数字经济起步较早,与美国大互联网公司相比不算太晚,这很难得。

中国数字经济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早年间成立的企业很快就发展成中国甚至世界的头部企业。一般而言,通过一些量化指标,可以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基本判断。这些指标主要包括:数字经济规模有多大?市场渗透率有多高?从业人数有多少?独角兽公司有几家?

所谓独角兽公司,一般指创立不到十年,市值已经超过10亿美金但仍未上市的公司。为什么要统计独角兽公司?因为它们最能说明一国在创新领域的潜力。独角兽公司的数量多,意味着该国的创新非常活跃。倘若没有独角兽公司,即使头部大公司再多,该国在创新领域也不一定是领先的。

从以上几个指标看,全世界数字经济发展最好的就是美国和中国。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稳居世界第二,非常了不起。

在研究中国数字经济时经常听到“大而不强”一词,意思是数字经济做得很大,但一些关键领域内的技术原创不多,技术水平不够领先。这一判断非常准确,的确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的人均GDP仅为13000美元左右,相比1978年人均150美元的水平已经飞越,但距离发达国家5-6万美元的人均GDP仍有巨大落差。因此,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也可以理解,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吻合。

中国的数字经济为何能快速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能在短时间内做到全球第二,主要是赶上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创新的潮流。数字经济用到的一些技术,比如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新技术,运用到数字经济当中则变成数字经济的不同形态。

在我看来,这一点特别令人振奋。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意味着我国一直在紧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沿,不断前进。有些技术或许并非原创,但新技术一出现就能为我所用。有一些国内公司做出的应用软件完全不比国外的差,甚至更好。还有一些公司的产品在海外也大受欢迎。

前三次工业革命兴起时,我国距离世界科技前沿非常遥远,相关技术传到中国时,科技革命的浪潮已经过去很久。这一次实现了历史的转变,从远离前沿变成了紧紧追赶。

究其原因,我认为关键是两条: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先说有为政府。有为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一个好的经济在启动时需要很多基本条件。比如市场化改革,这也是政府在这四十几年时间里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最后得以形成市场机制。再比如很多基础设施的投资,适度超前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教育发展。过去几十年,中国培养了1亿多理工科人才,都能在技术方面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再说有效市场。数字经济能在中国做大并相对领先,主要是市场化改革的结果。今天这些知名的、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企业,无一例外都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最初都是一个或几个年轻人有了创新的想法,然后想办法落地。

想法能落地,说明想法好,管理者能力强,更重要的是说明我国的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虽然经济学者对市场机制有很多批评,但一家民营企业在5-10年内就能发展成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有影响力的企业,这说明我国市场配置资源、支持创新是有效果的。事实上,美国有成功的“美国梦”的样板,中国也有成功的“中国梦”的样板。数字经济真正发展起来,市场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这对将来的创新也是意义重大。

数字经济的效用

把数字技术应用到经济活动中,能带来很多改变。我将其简单总结为“三升三降”:“三升”主要是规模扩大,效率提高,用户体验改善;“三降”就是降成本,控风险,减少直接接触。

由此不难看出,数字经济和传统经济有相似之处,但确实也存在很多新特征和新表现。

“三升”很好理解。在过去,一家百货公司每天只能接待数量有限的消费者,网购则不然,不管多少消费者,几乎都能应付。根据数据,十年前的移动支付每秒大概能处理300笔业务,现在这一数字已经达到百万量级,一方面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改善了用户体验。倘若今天的移动支付每秒钟只能处理300笔业务,很难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三降”也比较容易理解。只要控制住效率,提高规模,成本自然降低,使用大数据分析还能控制风险。数字金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叫“数字信用”。在过去,银行的普惠金融比较难做,因为如何认定客户的资质是银行普遍头痛的问题。一般而言,银行贷款主要看财务和抵押资产。有很多客户没有上述“信用”,银行不确定该不该贷款。对银行而言,做好风控很重要,贷款放出去能否收得回来是个大问题。如今在大数据的帮助下,风控已经变得很容易。只要贷款人在网上留下数字足迹,比如网上社交、网购、网约车等,通过这些数字足迹做风控已经可行,不但可以放贷,不良率控制也优于传统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