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破解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难题 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领头雁
时间:2023-07-29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科技创新是系统工程,需要研发、产业、金融、人才等各环节相互支撑。对此,广东明确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近期,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1310”具体部署,将“创新”列为三大动力之一,并在“十大新突破”中明确要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新突破。

在这其中,如何找准科研资源转化利用的“支点”,成为打通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关键。

作为广州科教资源、实验室创新平台、各类科研人才最为集聚的区域,天河区正在将丰厚的科研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能。

围绕广东省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以及广州市创新发展全链条政策方针,天河区坚持把科技创新这个“国之大者”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优化、聚集、调度创新资源要素,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构建全链条发展路径,聚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节点,助力广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强市。

基础研究引领突破: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2021年,广州首个区域类创新联合体在天河五山成立。

该创新联合体由企业牵头成立,首批包括工业软件、信创产业、人工智能、现代都市工业、医疗健康大数据等创新联合体。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中科院能源所等科研院所,中望龙腾等龙头企业,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共计约40余个机构深度参与。

创新联合体的成立,开创了一种协同创新的新路径。依托创新联合体建设,天河区丰厚的科研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足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形成强大科技创新合力。

纵观天河区近年来的发展,科技创新在基础研究能力、核心技术攻关、优质创新主体、人才发展环境、科技创新生态取得较大发展,为天河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得益于创新联合体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力量的“纵横捭阖”,近年来天河区在基础研究能力稳步提升尤为突出,基础研究成果位列全市前列。在这其中,天河区重点引进产业链“卡脖子”和“短板”环节的技术和企业资源,以项目带动产业集聚、产业链配套、关键技术协同攻关。

2021年,天河地区共10个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市45%。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领域均有斩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中,天河地区共计67项,占全市超一半。2023年2月公布的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中,天河地区共计87个,占全省超40%。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获奖项目研究领域涵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基础雄厚。

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天河区亦不断取得新突破,部分企业创新能力冲顶全国乃至全球顶尖水平。天河区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数字文创产业基地,5家企业获评2022年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占全市超一半。自2021年起,天河区以优异的创新生态,在国家工信部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中连续三年全国排名前三。

在这其中,天河区一批企业成长为行业头部明星或龙头企业。

例如,酷狗音乐在移动音乐领域排名第一,中望龙腾已成为国内A股第一家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上市企业,亿航智能是全球首家上市的城市空中交通公司,极飞科技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农业无人机制造商,赛意信息成为国内工业软件产品在有关领域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再比如,致远电子多项核心技术居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全球领先;南方测绘成为中国电子测绘仪器、中国高精度卫星导航产业、中国地理信息软件和数据系统的领航者,跻身行业世界四强。

成果转化能级提升:专利申请稳居全市之首“成果转化”处于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关键位置,直接关系着科技和产业创新优势能否在新的高度立起来强起来。

近年来,天河区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扶持服务机构发展,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在自主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天河区保持了全市第一的纪录,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合同交易占全市超一半。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天河区202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近600亿元,技术交易额超300亿元,均位居全市第一,其中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合同交易超全市约一半。

业内人士认为,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显现的澎湃强劲势能,正反映出天河技术合同交易市场与产业对接的结构优化特征。

成果转化,需要空间载体承接。为此,天河区高标准打造广东省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湾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总建筑面积超2万平方米的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位于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核心地段。该基地是在广东省科技厅指导下,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和天河区人民政府共建,由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6家单位发起。

基地由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整体运营,是一个高标准打造的集科技成果服务、展示、发布、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