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经济"半年考":深圳增速领跑、珠海工业增长第一,东西两岸探路产业共赢
时间:2023-07-29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近日,广东各地市上半年经济数据陆续出炉。哪些城市经济实现反弹?哪些城市新动能增长强劲?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珠三角九市上半年GDP合计超过5.12万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八成。深圳仍是广东经济总量第一大市,上半年GDP突破了1.6万亿元,广州则紧随其后,上半年GDP突破1.4万亿元。

深圳是九市中增速最快的城市,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3%,紧随其后的中山、佛山增速分别达5.5%和5.2%。珠海、惠州、江门等上半年GDP增速高于全省增速。

珠三角经济呈现体量大,企业数量多,外向型经济发达的特点。面对上半年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各地加快各项制造业大项目落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随着虎门二桥、深中通道、穗莞深城际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开通或建设,大湾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将迎来调整和融合。从上半年来看,深圳和中山已经迈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突破性一步,计划共建珠三角首个跨市经济合作区域,改写大湾区内产业新格局。

广深两城经济总量超3万亿广深作为广东经济的“双子星”,今年以来两大城市的传统支柱产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从目前环境来看,广州一方面受制于石化、电子、汽车产业的需求下滑,另一方面新产业动能仍处于量的积累。上半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仍下跌0.9%。

近年来,广州一直着力于扭转以往制造业占比下滑的势头,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和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十大重点产业。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融合发展中,塑造竞争新优势、催生行业新业态、打造增长新路径,是培育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研发创新力度加大、绿色低碳转型加快、金融服务功能增强的支撑下,上半年广州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医药制造业两条加速发展的产业赛道。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实现产量增长1.1倍,其配套设施的充电桩也快速扩容,产量增长21.3%。医药制造业也逐步在上半年释放产能,剔除新冠检测试剂生产影响后,上半年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1.7%,增速比一季度提升8.3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在全球商贸往来正常化背景下,线下消费和服务持续回补,广州在二季度上演反弹。今年上半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4130.69亿元,同比增长4.7%,较一季度GDP增速提升2.9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深圳GDP则实现16297.6亿元,同比增长6.3%,在一线城市中增速仅次于上海。投资在上半年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上半年,深圳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47.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4.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6.3%。

深圳过去是一个以IT产业为核心的城市,现在正在成为一个新能源城市。如今,深圳新能源相关企业有2.4万家,占全市GDP比重在15%左右,几乎和金融业相当。

核心大城市已成为前沿基础科学研究、重大产业创新与高竞争力产业集群的聚集地,对城市群发展具有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表示,广州、深圳作为广东的龙头城市,应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链主企业、龙头企业、领先企业的引领作用,致力于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同时强化与高校、科研院所构建和畅通产学研体系,做大做强全球排名第二的“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再上新台阶。

今年,深圳还计划推动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深汕汽车城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将重点建设半导体关键材料的研发、中试、放大基地,为电子信息行业提供基础原料支撑及产业链供应链保障,构建“5+3”产业体系,助推深圳市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

据了解,深圳目前正在制订《深圳市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工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优化产业布局。除了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产业协作,进行优势互补、差异化布局,全国范围内还将加强与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地区的产业、技术合作。

佛山、珠海工业维持高增速在广东提出“制造业当家”的新战略部署下,珠三角既是广东制造业的定盘星,也是引领产业结构调整的探路者。

过去四十多年,珠三角一跃而成世界工厂,从制造业规模来看,珠三角九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超过八成。其中,佛山、东莞更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制造业占比保持在50%左右的城市。

今年上半年,佛山生产总值为6070.77亿元,同比增长5.2%,规上工业增加值更是同比大增7.2%,较一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增速为全省第一。

多个支柱产业表现突出,佛山工业增加值总量排名前十的行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增长21.3%、12.2%、11.4%、11.0%、6.7%。

尤其是今年以来,佛山氢能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开辟了产业发展的新路。3月31日,“南海产”氢燃料汽车飞驰科技新车正式下线,填补了南海燃料电池整车制造的空白,美锦能源氢能科技园一期,预计达产后年产能可达5000台。如今,佛山已聚集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