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9万亿元,同比增长5.0%。从经济总量看,广东依旧占全国GDP的10%左右。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的经济发展态势,乃至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广东省统计局表示,上半年的经济数据表明,当前广东经济正处于由逐步复苏向常态化增长转换的关键时期。
这其中,不少具体指标值得留意,例如:上半年广东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五成;工业投资增长23.2%,连续30个月两位数增长,且占固投比重达31.5%;全省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80%,且占全国产量达28.1%。
这些“亮眼”的数据清晰折射出,广东经济在持续复苏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优化结构,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广东对此已有系统谋划。近期,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了“1310”具体部署,即锚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目标,激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实现“十大新突破”,其中包括要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等。
当前,广东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新态势?十大新突破特别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突破要怎么发力?如何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新的优质的环境?带着这些问题,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了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珺。
广东要靠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南方财经:如何看待上半年广东的经济表现?对这个经济大省而言,庞大的经济体量下哪些结构性特征值得关注?
王珺:从上半年的数据看,广东经济增长的恢复态势明显。经济增速从第一季度的4%提高到上半年的5%。这主要来自于需求结构中消费和投资两方面的推动。从消费看,上半年社零总额增长7.4%,增速比一季度快了2.3个百分点。这是一个逐步回归常态的过程;从投资看,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比去年同期快了3.3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6个百分点。其中,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了18.9%,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1.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8%。面对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广东把消费和投资作为发力点,稳增长取得了阶段性的实效。
当然,也有人关注到上半年广东GDP5%的增长率低于全国5.5%的水平。这种情况可能与广东省的经济结构有关。一是外贸占比的情况。到现在为止,广东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大概是2/3左右,而全国比重是1/3左右。这个比重的高低意味着国际环境的影响程度。当国际环境有利时,广东获得的国际市场机会更多一些,反之则受到的冲击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大。
二是广东工业结构中电子信息产业占比较大。电子信息产业的最大特点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化程度较高,这是由于成百上千种不同的芯片和零部件不容易在一个国家和地区以成本最低、质量最优的组合找齐,加上半导体行业中的零部件与配件的体积较小,运输成本较低。此外,半导体行业中的一些“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2008年以来,由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及近年对半导体芯片的打压,使广东加工制造业受到的影响要相对大一些。这种情况下,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广东GDP增长率取得了这样的实绩实属不易。
值得提出的是,广东并没有因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而放弃外向型发展的优势,而是积极作为,通过调整结构既降低国际市场中不确定性因素上升带来的风险,又抢占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升国际竞争力。例如,在国际市场结构上,广东积极扩大对RCEP和“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出口;在出口产品结构上,广东积极扩大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和锂电池出口;在贸易方式结构上,广东提升一般贸易产品出口比重。当然,这个结构性调整需要时间,目前广东处在结构性调整的进程中。
南方财经:作为“世界工厂”,广东正大力实施“制造业当家”战略,这其中的关键着力点会是什么?
王珺:当前,围绕着“制造业当家”战略,广东的着力点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发展。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比越高,制造业支撑力和竞争力就越强。广东要紧紧抓住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浪潮带来的战略机遇,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碳制造和生物医药等新产品、新产业发展,深化产学研合作体制改革,促进研发成果产业化。二是以数字化、绿色化和智能化应用为契机,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没有过时的产业,只有过时的技术。传统制造业出现产能过剩是因为新技术应用不足。我们的调研发现,在家具、服装和制鞋等行业中,与没有进行数字化改造的企业相比,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的企业业绩都有了明显提升。今后一段时期内,这仍然是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三是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工业发展从食品、纺织等产品链较短的简单产品转向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链条较长的复杂产品,定期维护和专业保养成为复杂产品销售的本质要求,这种制造业客观要求服务业协同发展。另一方面,消费者从对产品的标准化需求转变为个性化需求,促使企业从仅仅提供产品变为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出来后的运输和安装以及使用后的维护等服务。
企业要靠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