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明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课题,明确了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提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亲自为首都发展谋篇布局、领航指路。
北京市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把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作为首都发展的定向标,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首都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减量发展,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减量提质
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进入新时代,首都北京发展实现深刻转型,减量发展成为最鲜明的特征。
北京西北二环外,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与北京动物园隔街相望。站在中心屋顶的“星空花园”,一片现代化的写字楼映入眼帘,楼宇间道路上汽车川流不息,骑自行车和徒步的人穿行其间。这里就是曾经热闹了30年的“动批”,过往的逼仄、拥堵、脏乱,让它一度成为大城市病的缩影。
“中心已经运营两年时间,目前楼宇入驻率达到70%左右。”在宽敞通透的二层大厅,北京新动力金科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倩很热情,“我们会定期举办产业会议、论坛、路演、信息发布等活动,为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与服务支撑。”
用“减法”换高质量发展的“加法”。升级改造场地强化“硬件”,牵手金融街和中关村提升“软件”,疏解后的“动批”迎来新生。如今的这里已蝶变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
“坚持减量发展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探新路。”西城区委书记孙硕介绍,“金科新区”累计新引入重点金融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166家,注册资本金超过1100亿元,2022年实现税费收入超过30亿元。
同样是疏解减量,位于北京南部的大兴区选择了另外一条路:瞄准“双碳”战略,建设“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曾经的传统厂房变身“摩天工厂”,一个占地约20公顷,以氢能研发、利用、制造为主要功能的科创园区正拔节生长。
“项目三期已经开工,将引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检测中心,建立氢能产品检测、认证综合服务平台。”示范区项目负责人、兴创氢之泉公司党支部书记王昆介绍,“目前,这里已建成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的加氢站,日加氢量可达4.8吨。”
北京市发改委疏整促专项办综合处副处长朱兴龙介绍,自2014年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以来,北京已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
减量是为了提质。丰台区的大红门服装商贸城,转型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东城区的隆福寺地区,变身集剧场、美术馆、共享办公区于一体的文化新空间;朝阳区的昆泰大厦,即将成为朝外地区又一座活力地标……
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五年来,北京市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20平方公里。与此同时,全市经济总量先后跨越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万元、居各省区市首位,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
创新发展,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未来,全世界最亮的光源在哪?京郊怀柔科学城。
“它的亮度比太阳高1万亿倍。”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工程总指挥潘卫民介绍,到2025年,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建成运行后,将会产生世界上“最亮的同步辐射光”,“对航空材料的制备、服役以及应力分析大有帮助。”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牢记“国之大者”,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提速。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目前,怀柔科学城已落地科学设施3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正在加速形成,这些“国之重器”将成为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支撑。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围绕量子、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北京建立8家世界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发挥在京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建设7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8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目前,中关村、昌平、怀柔3个国家实验室实现高质量入轨运行,北京全国重点实验室达到80家,全国排名第一。”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任张继红说。
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带动高精尖产业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造就新的京东方,小米黑灯工厂成为行业标杆……将5G技术与机械制造深度结合,位于北京昌平区的“三一”工厂成为国内装备制造业首个5G全连接工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生产效率提升了约10倍,节约成本达80%以上。”
如今,包括怀柔科学城在内的“三城一区”,以不足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北京全市GDP的1/3。2022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7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1.6%,年均增速达10.3%,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