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上海报道
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5%国家统计局7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其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3%。如何解读中国经济“半年报”?我们来连线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
上半年GDP增速符合预期
《全球财经连线》:如何整体评价中国经济上半年的成绩单?反映了怎样的复苏势头?
明明:上半年的整体经济形势是比较符合预期的。上半年GDP增速5.5%,二季度单季GDP增速6.3%,应该说5.5%的增速是比较好的一个成绩单。今年政府的工作目标是5%左右,展望今年下半年,在基数影响下,包括下半年经济可能继续回升的背景之下,我认为今年完成全年5%的(增长)目标概率是比较大的,今年增长最后可能会落在5%以上,略高于5%的水平。
从经济结构来看的话,今年复苏的一大特点是以消费和服务业为主的复苏势头非常明显,也是引领经济复苏的主要发动机。通过观察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能够发现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是6.4%的增速,是明显高于一二产业的。从消费、投资、出口“三架马车”来看,消费的增速也是最高的,上半年消费增速是8.2%,明显高于投资和出口增速。总体来说,总量符合预期,而且也超出了增长目标。从结构来看,服务和消费是引领今年上半年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
上半年投资出口不乏亮点
《全球财经连线》:上半年的数据中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新特点?中国经济有哪些新的增长点?
明明:上半年消费8.2%的增速较高,尤其与投资、出口相比——投资的增速是3.8%,出口的增速是3.7%,都不及消费的增速。当然,二季度有一定基数的作用,但从消费占GDP接近70%的占比来看,消费目前是整个稳增长的大盘。
投资和出口方面,虽然投资和出口的增速略低于消费,但也不乏亮点。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投资增速较高,制造业增速保持在6%的水平,而高端制造业的投资水平在10%以上,说明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点较为明显。
此外,出口虽然是3.7%的增速,但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之下,取得3.7%的增速已实属不易,中国比其他很多出口型国家的出口增速都明显要高很多。而且从出口的结构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出口增速,如整车出口和汽车零部件出口都明显高于平均增速。
财政货币政策相结合支持经济增长
《全球财经连线》:你如何看下半年的经济形势?你认为中国经济目前还面临着哪些挑战?实现5%左右的全年目标,下半年我们应该如何发力?
明明:下半年总体来说还是一个平稳复苏的态势。按大趋势来看,今年实现5%的目标问题不大,而且在5%以上水平的可能性会更高。展望下半年,从经济的一些薄弱环节来看,政策还是有必要进一步提供支持。例如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居民消费信心、预期不足,以及就业等问题,我认为还是需要一系列的财政、货币政策相结合,进一步支持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70%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提升,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上半年全社会的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呈现怎样的特点?如何进一步提升未来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我们来听听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峄的解读。
上半年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李峄: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仍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从区域来看,城镇消费仍是主要支柱。今年上半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7532亿元,同比增长8.1%,占比社消总额的86.79%。从渠道来看,线上消费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71621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0623亿元,同比增长10.8%,占社消总额的比重为26.6%。
要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李峄: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未来,提升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要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市场稳定恢复。需要在消费模式和消费场景两个层面发力。在消费模式方面,一是要基于零售新业态,培育新型消费,加快“互联网+”“数字+”“智能+”等消费新模式快速发展,引导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文化消费。二是补齐短板,建设数字化新型流通设施。推动城市消费商圈的基础设施升级,以县城为中心提高县域消费供给能力。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3113亿元,同比增长3.8%。如何解读上半年的投资数据,亮点如何?下半年哪些领域的投资仍有潜力?如何提振市场信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来听听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的分析。
基建制造业投资增长稳健
陈雳:固定资产投资稳健增长,基建投资依然承压。分领域来看,1至6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2%,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9%。基建制造业投资总体增速较为稳健,这主要得益于基建投资在稳增长政策下持续发力,专项债补短板效果较为显著。房地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