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盛夏时节,炎热的天气更催生了夜经济的繁荣。
经济复苏关键阶段,扩内需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的大背景下,火热的夜市经济作为城市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扩大消费的重任,对激发消费活力、扩大就业、打造多元消费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促消费政策中,都有提及夜经济等关键词。而在大环境变化后,重燃夜市经济的话题备受关注,尤其是夏日来临,各地开展的夜市活动成为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密码。如何促进夜市经济特色化、持续化、品质化发展,也是当下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记者,夜市经济发展的机遇在于当下政策面和社会氛围的合力推动,行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其难点在于同质化以及消费动力的提升上。想要夜市经济持续化高质量发展,就要围绕夜市所聚集的人流作好经营开发与内容、场景创新与叠加等。
夜市经济“热”
相较于传统摊位,如今的夜市摊位更懂年轻化营销。
无论是充满文艺气息的北京798夜市,还是满是人间烟火的淄博夜市,又或是各地各具特色的美食、烧烤、音乐等主题夜市,都正在引发新一轮的消费热潮。
入夜的798也是彩灯环绕,近处一看,是琳琅满目的小吃摊拉起的招牌形成的光亮,充满了烟火气息。夜市中的小吃种类繁多,烤鱿鱼、生煎包等夜市“常客”也在此出现,还有红酒醉雪梨、精酿啤酒等年轻消费者最喜欢的饮品。
相较于传统摊位,如今的夜市摊位更懂年轻化营销,例如,有的商家打出“快乐是免费的,加倍快乐也许就要喝杯酒了”“手作香熏蜡烛,贩卖一切可爱”“负二代的摊位”的宣传语,有的商家在饮品杯子上贴上“财神偏爱,好运常在”的字样,臭豆腐摊位打出了“国潮臭豆腐”来吸引消费者。
记者了解到,夜市摊位经营者与场地运营方,一般分为固定的摊位租金,或者经营抽成的方式。对比开设线下实体店的店面租金等固定成本,夜市出摊的成本更低。记者从一些市集的招租信息和媒体报道了解到,夜市每日摊位费大多几百元,成本可控。因此,夜市摊位也成为了不少实体创业者“回血”的最快方式。
而运营方想要打造夜市一条街,则需要进行商业登记、环保审批、消防审批,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告诉记者,当前,中国处于经济持续复苏、文旅产业复苏阶段,光靠景点的文旅产业模式不足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增量,所以各地纷纷用夜经济来拓展文旅和零售业的边界。同时,也为普通人提供更多灵活就业和个体经济的创业机会,为市民创收。
无疑,夜市经济正激发着城市的消费活力。“在本质上也成为促进城市消费和扩大就业的新的增长点。夜市作为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远不止于‘吃喝玩乐’,其更大的意义在于促使城市文化更加活跃,让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说。
包含夜市的夜间经济规模正在逐年扩大。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就已突破36万亿元。而根据共研网数据,2022年,中国夜间经济市场发展规模约为42.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6.0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具体来看,在夜间消费的业态中,夜食是第—业态,占比48%;随着消费场所时间的延长,夜娱选择更加多样化,占比11.5%。
规模扩大的背后是夜间消费需求的不断攀升,同时也得益于各地政策的保驾护航。
2023年4月,北京市商务局印发《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持续发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2023年行动方案》,提出北京市将持续繁荣夜经济;此前,苏州《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商业载体开展特色经营活动支持力度的指导意见》实施,该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开展特色外摆、支持打造“集中夜市”等;无锡市城市管理局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中,也曾提到打造“夜市经济”等。
柏文喜表示,多地推出的外摆政策,对夜市经济具有低成本扩大经营场地、增加营收和活跃城市氛围的作用,有助于让城市生活变得热闹和更具烟火气,促进更多的人出门消费。实际上,构建夜市消费场景,延长了消费时间、扩大了消费场景、活跃了消费氛围,是推动经济复苏、市场回暖的有力举措。
打造夜市新样本
盘和林表示,现在的夜市经济更加注重体验和消费场景。
此前,西安大唐不夜城走红各大短视频平台,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成为打卡胜地。
而探索其火爆的背后,与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结合不无关系。在大唐不夜城,时不时闪现的身着传统服饰的大唐仕女,在《西安千古情》《长恨歌》等为代表的夜演熏陶下,将文化底蕴和古都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加强文化输出的同时,西安和独有的属地文化融为一体,成为最强标识。
西安夜市的走红并非只有传统文化,还在于各方面的深度融合,以及新热点、新业态等方面的开发和培育。记者注意到,要发展夜间经济,积极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热点更是写进西安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柏文喜表示,夜市经济要实现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