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瑞士百达赵俊杰:投资者需要给中国市场多一点的时间与耐心
时间:2023-06-30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自疫情后第一次正式来深圳参会,赵俊杰没有预料到会议现场会有这么多人。

“活力非常明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瑞士百达集团股权合伙人、瑞士百达资产管理亚洲(除日本)首席执行官赵俊杰注意到,大家都很专注在会议中,对圆桌讨论的内容也十分感兴趣。“大家都想做些事情,这是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动能。”

“监管在认真聆听想法和诉求。”赵俊杰称,“这绝对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加强了我们的信心。”

每赴欧洲,赵俊杰常被问及“是否还看好中国市场”这一问题。她的回答是:很难在全球再找到另一个类似中国的、同时拥有大规模优质劳动力与经济体量的新兴市场。“市场需要循序渐进的发展,投资者需要多一点的时间与耐心。”

看好新兴市场货币与人民币债券21世纪经济报道:置身于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瑞士百达的投资策略是否发生了改变?投资者偏好是否发生了相应改变?

赵俊杰:我们立足和专注于擅长的投资领域:ESG、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主题股票投资、另类投资、新兴市场和多资产投资。经由历经多轮周期积累下的经验,在短期内,我们帮助投资者规避了一些不必要的风险,长远看,瑞士百达长期思维的投资理念不会改变。

机构投资者一个常见的思维模式是,在预计美元加息即将见顶的情况下,会优先于个人投资者调整其资产配置。建议机构投资者关注新兴市场,特别是本币债券。预计今年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增速差距将扩大,亚洲新兴市场经济未来五年GDP增长预计为5%,资产估值具吸引力,我们对该区域的增长潜力保持乐观和期待。

我们同时看好人民币债券,其将提供稳定的收益,部分机构投资者现已开始布局。人民币债券由于与其他债券市场相关性较低,中国的低通胀也确保了在收益的相对稳定,加之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我们长远看好人民币债券。

21世纪经济报道:亚洲市场内,有哪些需要关注的主要宏观因素?

赵俊杰:中国的重启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不论是投资亚洲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中国市场为必须关注的一项。东南亚地区具有一些发展机遇,但从质量与体量看,中国的重启将发挥更多的效应,也更能拉动亚洲与全球整体经济。

发现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将继续自身擅长之事——主题投资。瑞士百达将主题投资定义为长线投资,即捕捉未来30年或50年间的大趋势所衍生的投资机遇。环保主题相关的例如绿色清洁能源、环境板块机遇、水资源,以及数字化科技、人工智能、高端消费品牌等,都是我们积极关注的领域。

21世纪经济报道:瑞士百达40年在亚洲和中国的足迹中,如何将亚洲文化更好地融入品牌理念?

赵俊杰:立足于亚洲超过40年,瑞士百达一直延续着自身超过200年的品牌传承。在确保亚洲团队了解总部文化的同时,亚洲团队也贡献和促进了集团的整体文化。

瑞士百达的公司文化其实非常适合亚洲的生态,瑞士百达总部在瑞士,有着非常包容的文化环境。在亚洲内,不同经济体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监管环境、金融市场体系等,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策略,同时相互协作。我们都很看好亚洲市场,在集团此前发布的五年规划(“2025宏愿”)中,亚洲市场被置于重点。

预计未来中国消费市场有望得到提振21世纪经济报道:消费等数据不及预期,对消费领域的表现有何预期?

赵俊杰:市场之前可能有些急切,希望迅速看到中国重启对全球整体经济复苏的拉动。

中国市场为瑞士百达的重点投资领域,我们发现,当前宏观经济表现较为疲软的背后,存在部分微观的原因。中国市场已经再度重启,后续一些配套的措施也应落地。

我认为需要区分看待中国消费领域内的投资前景:中下游群体的消费习惯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如在电商领域;另一方面,高端消费所受影响不太明显。中国市场仍然是全球高端品牌消费的重要增长引擎之一。同时,年轻一代愈发追求“精选化”,“个性化”的产品和体验,也有益于为该消费领域带来可持续的结构性增长,例如旅游休闲、酒店等行业。

中国的再次复苏刚刚开始,预计至少在未来两年内,旅游和消费的势头将持续向好。

21世纪经济报道:部分投资机构/者可能对中国政策的理解有些不同,如何正确理解中国政策?应该以怎样的一种“长期视角/主义”看待中国市场?

赵俊杰:中国经济复苏不及此前市场预期的迅速,在某种意义上未尝不是一个有益的缓冲。若下一剂猛药后,经济立刻明显反弹,投资者可能反而担心,这种反弹是否真的可持续。

当前的投资环境、财政与货币政策目前均较为宽松,市场需要循序渐进的发展,投资者因此需要多一点的时间与耐心。

地缘政治风险在短期内可能一直存在,若整体看,我们不会因为这一“扰动因子”而改变对中国的投资。当前,不投资中国市场的风险远远高于投资中国的风险。

投资者不必过分受到地缘政治风险所影响,更多的是要思考清楚,自身最擅长的投资是什么,中国市场有哪些可供探索的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在中国国内,青睐哪些投资领域?从外资立场出发,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发展,有何建议?

赵俊杰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