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经济复苏的隐忧(一)
时间:2023-06-26 00:00:00来自:经济通字号:T  T

《豪论国金》数据上中国经济存在一定隐忧,不论是由房地产或是中美磨擦引发,阴晴不定的感觉缠绕著中国资产。市场预期7月中央将有刺激经济政策出台,笔者将透过经济数据浅谈问题所在及预测相关政策焦点。

相较成熟市场担心通胀威胁,中国反而面对通缩压力。CPI由去年9月录得2.8%后持续下跌,就算疫后复常带动消费反弹,都无阻其跌势,4及5月更低见0.1及0.2%。物价呆滞除了反映疫后各路生产线重启,整体供应上升但消费力不足,亦与货币供应层次性有关。5月广义货币供应(M2)按年增长11.6%,但狭义货币供应(M1)却只有4.7%,相差高见6.9%。该「剪刀差」持续扩大情况犹如2012至15年间,流动性充裕但经济动力疲弱,过剩流动性在金融体系中空转,导致GDP慢性下降的状态。一方面可收紧M2,但大幅回收流动性可能撼动资本市场(例如房地产相关融资),后续风险太高。另一方可把M1提速,将货币供应从金融体系引流至实体经济,透过M1追上M2以逆转GDP慢性跌势,同时理顺以上循环后CPI自然回升。预期未来将偏重财政而非货币政策,例如刺激内需及推出固投项目。

5月PPI按年下降4.6%,降幅高于4月3.6%。除了连续第8个月下跌,亦是自2016年2月以来最大跌幅,尤其加工业、原材料和采矿业跌幅较大,凸显供应侧问题。全球商品价格持续疲弱是宏观压力,但考量工业产出对GDP及国内就业的重要性,调控产量风险较大。如何吸收过剩产量为生产商提供提价空间,亦间接由生产物价推升消费物价?相信提升固投总量以吸收过剩产能是其中一个方案。数据上固投按年增长持续下跌,5月只有4%属1年最低,反映政府有空间牵头带动逆转走势。

失业率维持16个月低位并与4月持平,但年龄上25至59岁失业率从4月4.2%降至5月4.1%,而16至24岁失业率却从20.4%攀升至20.8%历史新高,反映青年人就业困难问题严重。除了生活上依赖家人导致缺乏就业迫使性,亦凸显经济由劳动密集转型至高端生产时导致结构性失业,结构性问题将打击以本地消费为本的经济增长模式。预期政策将偏向青年人就业为主,例如青年人就业或创业支援,提升社会劳动力之馀亦可带动相关消费,民生性及轻奢侈品消费为主。下期再续。共勉之。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