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2年末个人养老金新政策的实施,中国养老金改革步伐明显加快。这些改革为养老金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提供了机遇,而对于许多外资资产管理公司和资本市场机构来说,随着潜在养老金资金池规模的不断扩大,所拥有的市场机遇会更加广阔。此外,鼓励外资加入中国个人养老金市场将也成为政策发力重点之一。
在此背景下,6月26日,毕马威中国(KPMGChina)与亚洲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ASIFMA)合作撰写并发布了《中国养老金改革——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在市场改革中的致胜策略》报告,以提供其对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看法,以及外资资产管理公司在制定养老金战略时的考虑因素。
《中国基金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亚洲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资产管理部主管、董事总经理沈玉琪(EugenieShen)以及毕马威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资产管理合伙人董志宏(CheeHoongTong)。两位从中国养老金市场现状、制度改革的原因、改革的方向及影响、未来展望以及外资机构定位选择和致胜方法等方面,深度剖析了外资资管公司在中国养老金市场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本期《访谈录》记录此次访谈内容,视频如下,以飨读者。
以下为采访实录整理:
中国基金报:如何理解报告中所指的五个关键主题,可以从根本上重塑国家的养老金体系?
沈玉琪:中国养老金体系还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依赖第一支柱,占整个养老体系的60%;第二支柱则是由公司来承担部分养老的责任,但占比不高,据了解,参与企业数量仅为千分之五不到;最有可能发展的第三支柱是由个人承担养老金储备,如果发展顺利是很有希望加强中国的养老金体系的。
董志宏:目前中国养老金市场仍在起步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我们预计这方面的改革将越来越多。当然,中国养老金市场也急需改革。如果不进行进一步改革,养老金体系将难以持续发展(notsustainable)。报告中阐明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养老金市场需要多项、多层次而非单方面的改革。
我们的报告涉及五个要素,但其中的三个我想着重阐述下:
第一,整体来讲,需要明确中国养老金制度目标替代率(replacementratiotarget),以及三大支柱要如何互相结合;第二,在监管层面,因为养老金产品对中国市场来说至关重要,因此目前监管较为严格。适度增加监管灵活性将有利于更多国家和公司的产品进入这一市场,丰富养老产品的可选择性;第三,也就是人们对养老金投资从由国家及公司所支持的第一、第二支柱,转变为主要依赖个人支持的第三支柱这一观念的转变,是需要大量教育培养的。
中国基金报:海外一些国家,例如美国,养老金市场市场发展已较为成熟。你认为中国应该汲取何种经验并如何进行顶层制度设计?
沈玉琪:美国的第一支柱社会保险(socialsecurity)已经成立很久,需要现在有工作的人来缴纳,因而有些人会担忧其可持续性;美国因此很早就推出了个人退休金账户(individualretirementaccounts,IRA)。在美国这样一个税收大国,IRA帐户可以用来抵扣税款,只有从帐户中提取时才需要缴税。
此外,IRA还可以进行公司匹配,即个人和公司缴纳相同比率的钱款,因而可以推进公司和个人的参与,许多人一开始工作就开设IRA帐户,到退休时往往可以累积足够多的退休金。此外,美国投资选择方面较多,如果选择到好的产品养老金增长很快。
董志宏:中国在养老金制度方面,确实有可以向海外学习之处。但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拥有多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国家,因此更应该找到最适合其自身的养老金制度发展之路。我个人认为,第一支柱、第二支柱与第三支柱应该平衡发展。
目前,整体来看,中国的养老金市场,多数依赖于第一支柱。尽管第二支柱已开始近二十年,但由于企业年金为自愿性,企业的参与率是非常低的。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仅有不到0.5%的企业参与该计划。第三支柱则仍处于初始阶段,2018年才开始试点。尽管目前市场大多都在讨论对第三支柱的支持,但我个人认为,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都应该大力改革,同步发展。
至于第二支柱改革方面,我认为最急需的改革就是将企业的参与从自愿性(voluntary)改变成强制性(mandatory)。多数海外国家,例如澳大利亚、英国等,其第二支柱养老金对于企业来说都是强制性的。就第三支柱改革来讲,我认为可以将个人养老金缴费的税收优惠上限由目前的12000元继续提高。此外,为鼓励民众参与,也可实施政府匹配缴费(matchcontribution)。此外,为促进个人心态和行为上的转变,鼓励合资格民众更多地参与养老金投资,对其进行投资者教育也至关重要。
中国基金报:第三支柱下,目前个人养老金缴费的税收优惠上限为每年12000元,这一上限预计将提高,产品也将日渐丰富。外国市场第三支柱发展有哪些成功案例?
沈玉琪:日本和德国的第三支柱都发展较快。德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2002年开始,德国政府对养老金体系进行改革和调整,一方面下调公共养老金替代率,另一方面大力推动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发展,推出了一系列个人养老金产品。日本近年来也对养老金制度进行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