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高盛经济学家:通向2075之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但将继续趋同发展
时间:2023-06-08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近20年前,高盛经济学家首次发布了对金砖四国长期经济增长的预测,并持续更新、扩展,纳入新数据和新方法,当前预测已涵盖104个国家和地区,时间线延展到2075年。

高盛2001年首创金砖四国概念之后的十年是新兴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黄金时代。高盛2001年的第一版新兴市场预测低估了未来十年新兴市场趋同的速度。2011年第二版预测报告发布以来,全球经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GFC)后生产率增长乏力、全球保护主义抬头、新冠大流行及俄乌冲突等一系列长期挑战和经济冲击的影响。尽管受到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2003年预测与2011年预测中涉及的绝大多数关键指征维持不变。高盛在最新的预测中确定了全球经济的四个核心主题(详见小结)。

历史经验对未来预测的启示

回顾历史可以为未来预测提供一些经验。

(一)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增速差距缩小

1990年代中期以后,新兴市场的GDP增速才开始持续超过发达市场增速。2000~2009年人均GDP增速与人均GDP水平之间关系的最佳拟合线强烈向下倾斜,这意味着相对贫穷和富裕的经济体之间存在显著趋同。无论是否包括中国和印度,均是如此。迄今为止,新兴市场GDP增速之所以领先发达市场主要得益于亚洲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的推动。自2000年以来,中东欧、中东和非洲经济体的表现也开始超过发达市场均值水平。虽然超出程度较小,但一举扭转了这些地区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明显落后的局面。拉丁美洲的GDP增长在发达市场平均水平附近波动,继2000年代末和2010年代初表现领先之后,近年来表现落后于整体发达市场。

(二)亚洲经济体持续领跑,新兴市场趋同范围扩大

新冠疫情前十年(2010~2019年),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人均GDP增速均有所放缓,但与2000年之前相比,相对贫穷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仍显著快于相对富裕的发达经济体。

低收入经济体人均GDP增速快于高收入经济体,2000年以来尤为显著。中国和印度表现出快速趋同。

(三)劳动力增长疲软和“慢球化”导致全球增长放缓

虽然新兴市场仍持续趋同,但过去十年中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潜在增长率均有所下降。因此,全球经济增长率已从金融危机前十年的年均3.6%放缓至新冠疫情前十年的年均3.2%(按市场加权衡量)。

这种放缓反映了人口结构因素和全球生产率增长减速的综合作用。自1990年代初以来,全球劳动力增长持续放缓,并在2010年后以更大的幅度减速。未来人口预测表明,人口结构仍将拖累全球增长。

全球生产率增长减速的原因众说纷纭,通常有两种解释:一是可能相对永久性的技术进步放缓,政策制定者对此将无能为力。二是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化步伐放缓。

笔者认为,第二种解释更符合跨国数据的表现。如果将全球生产率增长放缓归因于技术创新步伐放缓,美国或其他处于或接近生产力/技术前沿的经济体应有更强烈的感受。而远离前沿的地方则可通过简单实施和复制现有的技术便明显提高生产率。但事实是,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经济增长均放缓,这与技术归因解释相悖。

另一方面,全球生产率减速从发生时点与普遍性上来看更符合由贸易全球化进程停摆所引发的特点。全球化不仅包括商品贸易,更体现了货物、资本、人员、技术、数据和思想跨境流动的增长。笔者认为,“慢球化”即跨境综合性流动增长放缓,比“去全球化”(跨境流量和存量的直接下降)更能描述过去10~15年的商品、资本和流动人员趋势。然而,随着迅速全球化时代的过去,全球经济似乎不可能恢复到2000~2010年期间的生产率增长水平。此外,全球化彻底逆转的可能性是未来面临的主要风险。

长期预测:主要新兴经济体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就主要区域的总量预测而言,由于新冠疫情大流行导致GDP增长大幅波动,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预测2024~2029年全球增长将快于2020~2024年,但低于2010~2019年这十年。预计新兴市场增速将继续领先发达市场,差异一半以上源自(相对可预测的)人口因素,而非(不太可预测的)生产率增长差异。预计(不含发达经济体的)亚洲仍将是增长最快的地区,但由于中国潜在增长率明显放缓,预计相较2010~2019年,亚洲将出现最大幅减速。

从各主要经济体细分看,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人口因素驱动的,人口因素也能解释中国潜在增长率预测远低于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亚洲国家。

过去十年拉丁美洲的增速远低于趋同潜力,高盛预计未来十年拉美经济体增长将逐渐加速,然后在随后几十年再次减速。中东欧、中东和非洲地区(CEEMEA)的经济增速将相对稳定,得益于随着时间推移来自非洲经济体的贡献上升。

将GDP预测与长期实际汇率预测相结合,高盛预测了未来主要经济体以实际美元价值衡量的经济体量。高盛预测显示中国将在2035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尽管考虑到近期出现对中国增长前景的悲观情绪,部分读者可能惊讶于高盛预测中国这么早就可以超过美国,但笔者强调有三点值得牢记:首先,中国与美国GDP的差距已大幅缩小(中、美GDP之比从2000年的12%上升到略低于80%)。其次,笔者预测2024~2029年,中国潜在增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