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蓬勃兴起,沿海地区踊跃创新,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北振兴蓄势待发,边疆地区兴边富民。”放眼今日之中国,区域发展形势稳中向好,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持续增强,铺展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画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表示,新时代10年,中国稳步推进区域重大战略,筑牢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注入磅礴力量,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共同发展的机遇。
“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远见卓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确立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区域协调发展目标。
10年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日益增强,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东西部发展差距持续缩小、重要功能区关键作用更加凸显,城市与乡村互促共进、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表示,中国正在推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在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部署下,各个地区和城市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中国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这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决策。“在习近平主席的引领下,中国加强顶层设计,落实国家规划,发挥制度优势,大力推动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促成不同区域以及区域内部的合作,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远见卓识。”
100多公里,复兴号50多分钟风驰电掣,这是北京到雄安的旅程。短短6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这里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热土、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加纳智库非中政策咨询中心执行主任保罗·弗林蓬表示,雄安新区从规划设计就着眼于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未来将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短短6年时间,雄安的发展变化是惊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设立了雄安自贸试验区,为吸引北京、天津等地的高技术人才打下了基础。雄安的发展可以看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柬埔寨柬中关系发展学会会长谢莫尼勒表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有利于集中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长远来看,雄安新区将聚集大量高科技人才,极具创新潜力。这不仅为当地增添发展活力,也将带动周边地区就业和经济发展。”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十分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粤港澳大湾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将带动周边城市建设,未来将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高质量发展是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的发展,蕴含着巨大潜能。金沙江上,白鹤滩水电站的巨量绿电,顺着密布的特高压线穿越山河,7毫秒左右就被“闪送”到2000公里之外的江浙两省;银兰高铁开通后,带动银川和兰州两地游客数量猛增,沿线各地枸杞、大枣、牛羊肉等特色农产品口碑远扬;以治气、治沙、治水为重点,京津冀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联合治理和保护力度,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生态新貌正加速呈现。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中国整体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意大利新丝路促进会会长弗朗切斯科·马林焦刚刚访问了安徽省和江苏省,对两地的高质量发展感触深刻。“很多城市的工业园区都形成了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其中有许多高新产业。在我多次访问过的中部省份安徽,科技创新发展迅速、成果显著。”马林焦表示,中国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中西部地区一些“明星企业”正发展壮大,这与中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息息相关。中国各地有着清晰的发展规划,地方之间能够互相协调配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泰国泰中“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表示,中国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尤其是迅速发展的高速铁路,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进程,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努力和成果。“高速铁路深刻改变了中国民众的出行习惯,让中国各地互联互通日益紧密,形成一个又一个区域经济圈。中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聚更多动力。”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中国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深化东北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完善对革命老区、边疆地区、生态退化地区、资源型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等的精准支持政策,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更好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