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市直管镇城市,镇域经济对东莞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近日,东莞出台落实“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四步走”,按照“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任务,着力打造一批“千亿镇、百亿村”,加快构建东莞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具体到“千亿镇”的建设,2025年,东莞力争形成2个“千亿镇”,2027年的目标是4个。
全国目前仅有4个“千亿镇”,分别是佛山狮山镇、苏州玉山镇、仁怀茅台镇和佛山北滘镇。2021年,迈入GDP千亿门槛的县域全国仅有43个,“千亿镇”经济水平已超越全国一半的百强县。
很大程度上,“千亿”这个GDP数据是镇域经济发展的“天花板”。如果在2027年东莞有4个镇街跻身“千亿”镇街俱乐部,也意味着东莞将成为全国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那么,未来东莞将有哪些镇街率先撞线,如何推动“千亿镇”建设,东莞镇域经济潜力在哪?
东莞“千亿镇”花落谁家?自2020年东莞全市34个镇街(园区)GDP全部过百亿之后,东莞镇域经济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东莞以超常规力度稳住经济大盘,全市GDP达1.12万亿,34个镇街(园区)有6个进入500亿元俱乐部。
那么,未来几年,东莞哪些镇街能够撞线“千亿”?
为了对东莞未来的“千亿镇”进行估算,根据东莞各镇街GDP,可按百亿差值划分八个梯队。从梯队结构来看,一、二梯队(年GDP700亿以上)的长安、松山湖、虎门和南城,有望在年5年内突破“千亿”大关。
长安被称为是“东莞第一镇”,2022年,长安以895.18亿元的GDP,独占东莞镇街第一梯队,离千亿只差“临门一脚”。长安是广东省第三个“千亿镇”强有力竞争者,被东莞寄予在镇域经济体中率先突破千亿的厚望。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长安两年后就将成为“千亿镇”。这个面积仅81.5平方公里的小镇,被称为“OPPO、VIVO手机故乡”,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和智能手机生产基地,手机出货量占全世界的1/8。
除了长安,松山湖有望成为东莞第二个突破千亿的镇街(园区)。得益于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松山湖在去年重新回到发展快车道。2022年,松山湖高新区GDP比上年增长5%,总量全市第二,增速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总量位居全市第1名。
2023年,松山湖提出6.5%(实际不低于7%安排)的GDP增长预期,按照这个实际增长率计算,将在2027年撞线“千亿”。
传统工业强镇虎门同样是“千亿镇”的强有力储备选手。去年,虎门GDP为737.77亿元,如果未来几年经济能保持高速增长,虎门也有望在2027年突破“千亿”。
作为东莞镇域经济发展中的“优等生”,虎门服装和线缆产业发达,当前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抢抓新风口,优存量与拓增量并重,培育发展新机,朝着“千亿俱乐部”冲刺。
南城2022年GDP达734.43亿元,与虎门的差距仅1.3亿,几乎持平。南城的“逆袭之路”,既得益于区域调整抓住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机遇,又靠着总部经济和商圈经济双轮驱动,最终实现弯道超车。
南城今年GDP增速目标为6%,这个增速未来几年大概率会提升,极有可能赶超虎门率先迈进“千亿”行列。
“千亿镇”培育密码目前全国仅有4个GDP“千亿镇”,佛山入选2个,分别为顺德北滘镇和南海狮山镇。另外两个是江苏昆山市玉山镇、贵州仁怀市茅台镇。
这四镇之所以能晋升“千亿镇”,凭借的还是其超强的“工业底色”。观察即可发现,“千亿镇”的长成,是基于产业的成功;产业的成功,是基于集群的打造;集群的打造,必然是龙头企业引领的结果。
以去年新晋“千亿镇”北滘镇为例,该镇培育出美的集团、碧桂园集团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家电产业方面,北滘镇目前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空调、电饭煲、微波炉、电风扇、饮水机生产基地。2021年北滘镇家电业产值约3000亿元,约占全国家电产业总产值的10%。
培育一家龙头企业,聚起一条产业链,打造一个特色产业。这样的发展路径,在“东莞第一镇”长安同样得以体现。
在OPPO、vivo两大龙头的带动下,长安智能手机上下游产业蓬勃发展、配套齐全,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2022年,长安镇规上工业总产值2733.3亿元,两大主导产业工业产值占比超全镇规上工业产值比例达91%。
正是龙头企业以产业链、供应链为纽带,带动和牵引中小企业协同,长安构建起顶天立地的企业生态。这也将成为长安进阶“千亿镇”的最大支撑。
江苏唯一的“千亿镇”——昆山市玉山镇,坐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昆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大国家级的产业园区,园区内聚集了整个昆山约三分之一的企业,光世界500强就有20多家。玉山镇聚焦先进计算、生命健康等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作为东莞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松山湖高新区的崛起,很重要的原因是华为的带动,跟随华为的步伐,众多上下游合作伙伴也随之进驻,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推动松山湖加速形成较为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