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在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上继续发力。
5月11日,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在广州举办,共达成合作项目256个,投资总额达2375.16亿元。未来,每年上半年将常态化举办该招商会,持续为粤东西北招商引资赋能。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困扰广东长远发展的主要问题。广东经济总量已经连续34年居于全国首位,但经济发展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广阔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滞后于广东整体。
如何把粤东西北的短板变成“潜力板”?广东的探索从未停止。
广东“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新格局正是为了破解这一问题,缩小粤东西北和珠三角的差距;“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更是明确提出把产业有序转移作为重要的举措。
《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从高质量发展角度明确产业转移的工作思路,“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具体创新措施包括抓主平台,建双向“飞地”等。
如今,每年一度的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有望将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落地、产生实效,以优质的产业承接招商引资政策配套招商会,让粤东西北在承接产业转移、推进经贸合作方面与周边省份乃至东南亚相比更具竞争优势。
把好项目带到粤东西北去“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这是广东启动又一轮大手笔产业转移的关键思路,用产业有序转移为抓手加快优化全省产业布局,带动广东高质量发展。
此次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是广东在产业转移热潮下的最新实践,也是广东“招商引资年”定位下的又一重磅活动,这两项重点工作互相映衬、目标明确,以对口招商投资项目牵引产业转移,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梅州蓝韵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是现场签约的30个重点项目之一。深圳市蓝韵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卓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选择在梅州投资,也是看重当地建设了兴宁医疗器械产业园,为医疗企业带来很多优势政策与服务。
“虽然梅州、兴宁地区在高端医疗产业领域还在发展初期,我们相信随着蓝韵的入驻一定会促进兴宁、梅州、粤北地区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产业、经济与就业。”李卓说。
经过两年多的合作,韩国SK和树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汕头澄海区投资生产聚酯新材料,项目首期计划投资总额约10亿元人民币,5月8日正式投产,年产值12-15亿元人民币。
SK化学中国区总经理朴鲁赫在发言中表示,“因为广东优越的营商环境和良好的服务,我们公司已经做了扩产计划,将扎根广东,继续在汕头市澄海区循环经济园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集群。”
广东省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粤东西北迎来重大机遇,日益成为活力迸发、潜力巨大的投资热土。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锐介绍,企业投资40亿元在茂名市电白区建设汽车电子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高度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新能源产业园区。
德国欧绿保集团亚洲首席运营官程春龙表示,这次招商会为企业在湛江、阳江等地扩展业务,积极参与当地的固废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以及无废城市建设项目提供了更广阔的机遇。
“企业为粤东西北地区企业提供检测、检验、认证、培训、咨询服务,帮助当地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与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德国莱茵TUV集团大中华区副总经理王欣欣表示。
粤东西北也给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天地。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刚在发言中表示,企业在粤东西北落户了一批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项目,也积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例如梅州五华宝湖储能站率先采用全球首创浸没式液冷技术。
“我们正在粤东西北加快布局一批新型储能项目,并规划到2025年在全省建成新型储能规模不少于120万千瓦。”刘国刚说。
为了推动粤东粤西粤北更好地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广东省商务厅认定了首批5个省级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园,分别是河源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潮州港经济开发区、汕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
此外,据广东省商务厅一级巡视员陈越华介绍,广东将在汕头、湛江、茂名、潮州、揭阳布局铁矿石、油品、液化天然气、煤炭等大宗商品加工、储运和交易基地,在湛江、茂名布局农产品进口基地,进一步增强粤东西北地区的贸易实力。
新一轮产业转移目标明确制约广东发展的最大短板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个直观的体现是,珠三角9市占全省经济总量8成以上,粤东西北12市经济总量却不足全省2成。
这背后有地理、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积极承接国外产业转移,珠三角地区赶上国内最早的一波开放红利,也因此与粤东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拉越大。
广东持续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有序转移和拓展延伸,布局已有20余年。
2002年,在《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中,广东提出引导和促进珠江三角洲产业向山区转移;直到2005年,《关于我省山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