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时间:2023-05-08 00:00:00来自:格隆汇字号:T  T

核心观点

与传统电子支付、私人加密货币、稳定币以及Libra相比,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主权信用背书、可扩展性强、隐私性好、成本低交易快、清算风险低等多种优势。数字人民币具备这些优点,并在更高水准完成传统货币职能基础上,在可编程性与智能合约、跨境支付与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数字人民币是央行直接负债,与实物人民币共存,采取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定位零售型CBDC。在未来经济金融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为了理解数字人民币的底层逻辑,我们可以回溯历史,看私人加密货币、稳定币、Libra与央行数字货币是为了解决什么现实问题而诞生的,具有哪些优势。

为了解决传统的电子支付隐私性差、成本高、清算问题等多种缺点,加密货币尝试引入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电子支付为了交易双方信任引入第三方中介背书,但这带来了上述问题。加密货币使用区块链,通过分布式记账规避这些问题。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交易信任度高的优势。

但私人加密货币因此存在多种问题。包括可扩展性差、交易成本高、互操作性差、新形式清算问题、新的隐私与安全问题、监管与合法问题、缺乏信用背书、价值不稳定。因此私人加密货币不是货币,只能是一类资产。

稳定币与Libra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出现,但结果并不理想。稳定币尝试引入主权货币背书或算法调整供给保持币值稳定,但结果是在市场信心崩塌时这些尝试都无法奏效。Libra为了兼顾币值稳定、可扩展性、清算终结性采用了混合式架构,但其仍然因结构的多种底层逻辑矛盾而难堪大用。

在解决币值稳定、可扩展性、合法合规性、清算终结性等问题方面,主权信用背书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可以很好规避私人加密货币的这些缺陷,并将区块链技术优点补足于传统货币。世界主流CBDC计划大多采用混合架构,央行-商业机构双层发行,重视可编程技术,与传统货币共存。

数字人民币在货币传统职能中表现优秀。隐私保护性好,保证“可控匿名”,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原则。采用了混合式架构而具备较好交易可扩展性。数字人民币通过机制设计与技术加持有效降低清算风险,并实现双离线交易。在反犯罪方面,可以做到与隐私保护平衡。

数字人民币具备可编程性,支持智能合约发展。数字人民币兼容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可以按双方商定的规则条件自动支付。智能合约在2C、2B和公共服务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并且以此为基础,金融证券的可编程化与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协同发展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可能的方向之一。

数字人民币适用于跨境结算,能够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人民银行参与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mBL)验证解决了当前跨境结算的清算风险、成本高时间慢、隐私性差等问题。并且在当下人民币国际化机会时间点可以发挥其技术优势,进一步助力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使用。

风险因素:数字人民币推广进度不及预期;中美冲突激化,美国干预国际结算货币选择。

4月21日,江苏省常熟市宣布5月起公务员、事业人员、国资单位人员实行工资全额数字人民币发放。此前,徐州市的数字人民币试点实施方案就有相似表述。济南、义乌、福州等地市在今年亦陆续发布数字人民币试点方案。4月26日,微信宣布用户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App支付。近期密集的进展让市场重新开始关注数字人民币。实际上,自2019年数字人民币开始小范围试点测试以来,试点地区从四个市、区和冬奥场景扩大到17个省市的26个地区,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交易金额不断攀升,整体进展迅速。

我们认为,作为一种极具前景的货币形式,数字人民币对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篇将从数字货币的缘起梳理其底层逻辑,关注私人加密货币、稳定币、Libra币、央行数字货币的驱动演化因素。从货币的视角看数字经济发展中零售支付、智能合约、跨境支付、隐私保护等应用场景与旧有范式相比的显著区分。

数字人民币(e-CNY)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具有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正式名称是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工具(DC/EP)。与一般的纸币具有相同法偿能力,并将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共存。那么为什么需要额外引入这种法定货币形式?与私人加密货币和稳定币、Libra币、已经铺开的电子支付相比有什么优势?概括来说,数字货币结合了上述几种“货币”形式信用背书价值稳定、可扩展性强、隐私性强、清算风险低、成本低交易快的优点,对现有货币体系形成了有效补充。

为了理解数字人民币如何集这些优点于一身,可以回顾大众视野中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资产当中结合应用的发展历史,理解从私人加密货币到稳定币,再到央行数字货币的演化的必然逻辑。

为什么要将区块链引入“货币”?传统的电子支付具有隐私性差、成本高、清算问题等多种缺点。在加密货币之前,电子化的货币交易需要由第三方中介来完成,不论是银行还是其他支付服务提供商(PSP)。中介通过账本确认交易双方的可用金额以防止双重支付(Doublepayment),并通过银行间清算系统完成清算。这套交易系统的本质是通过引入第三方中介,为交易背书,让交易双方形成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