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方面多管一些,投资上少管一些
时间:2023-04-11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新形势下扩大需求要与时俱进,转换机制

要重振经济,重提扩大需求,特别是要扩大内需。但这个需求还是过去的需求吗?

首先,来看用购买力平价计算的OECD国家与中国相同发展阶段的终端需求产品(简称GFP)的对比。有三个结论:第一,居民消费方面,中国的居住、出行、批发零售、金融保险等比例偏低,卫生社保福利、教育等比例偏高;第二,政府消费方面,中国的卫生社保福利比例较大幅度偏低;第三,投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国和OECD国家同期的标准结构相比高出一倍以上,房地产高出三分之一,社会服务比例偏低。因此,我们的终端需求产品是有些偏离的。

其次,再来看近年来中国需求侧出现的一些重要结构性变动。

一是以吃穿和其他日常基本消费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居于稳定,消费增长更多地由社保、医疗卫生、教育、金融服务、文化娱乐体育等发展型消费拉动。扩大消费肯定要增加收入,增加收入就要增加生产。疫情期间有部分低收入人群生存型消费水平降低,但是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和收入增加,这些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或解决。对大多数人来说,包括脱贫后的中低收入阶层,消费增长越来越多的与消费结构升级特别是发展型消费相关,疫情冲击并未改变这一变动态势。

具体来看,居民消费增量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医疗、保险、金融、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消费支出中增长较快的是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生存型消费以个体消费方式为主,而发展型消费较多采取集体消费或者公共服务方式,如社保医保采取互助共济方式,学校教育是集体学习方式。发展型消费和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密切相关,给劳动者提供安全性、流动性、稳定性,提升体力智力水平,进而提升人力资本。所以,发展型消费既是消费,但可以看成是投资,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

二是投资格局出现重要变化,应关注除基建之外的服务业投资。投资中传统的“三驾马车”,即基建、房地产、制造业,格局已经发生改变。近期服务业投资比重已经超过房地产投资,上升到了第三位。

分项来看,房地产投资下降是符合规律的,房地产全局的历史需求峰值和都市圈城市群的结构性需求峰值都已经出现,前一阶段的问题在于下降的幅度过大。从全口径数据看,用不变价同比来计算,从2021年7月份以后,房地产投资已经出现负增长,最低的时候接近负20%,这很不正常。2023年1-2月份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基建投资的比重呈周期性波动,有比较明显的政策工具特性。需特别关注的是除基建外的服务业投资,近些年稳中趋升,即使在疫情期间也表现出较强的稳定增长韧性。采矿业投资比重下降,但农业投资比重近几年呈上升态势。

三是投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基建投资中,增长重点是信息传输、环境、公共管理、水的生产和供应等行业,传统的公路、铁路、电力热力等行业下降。制造业投资中,增长较快的有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医疗、专用制造设备、仪器仪表等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服务业投资中,增长较快的有社会保障与福利、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娱乐、银行和其他金融、商务服务等领域,与发展型消费紧密相关。

四是出口呈现出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部门比重上升的态势。增长较快的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如计算机、电气机械、化学原料和制品、专用和通用设备、仪器仪表等。传统的纺织、家具等保持稳定。另外,中国进入发达国家高端市场的能力增加,如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等。

因此,消费、投资和出口,重点是消费和投资,已经发生了值得关注的结构性变化。所以,扩大需求要立足新的实际,形成新的共识。争论重振经济靠消费还是靠投资意义不大,真正的问题是现阶段消费和投资增量扩大的部分是什么,增长机制是什么。过去两三个月中,疫情影响的接触性消费和受疫情影响收入下降而制约的消费正逐步恢复。

下一步,着眼点要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消费。消费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是以社保、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娱乐、金融服务、交通通讯等与基本公共服务密切相关的发展型消费。

一是与基本公共服务捆绑的发展型消费潜力巨大。其中,最大的短板是近3亿进城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问题,补上这个短板将会释放巨大的需求增长潜力。如果能够解决进城农民保障性住房需求,将拉动从建材到家电、装修几十个行业的增长。

同时,完善社保体系有利于稳定预期,增加流动,减少过度储蓄,增加消费。医疗、教育将有效提高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的水平,成为高质量供给的基础。将农民由流动状态到“稳下来”有助于稳定预期和长期主义,培育工匠精神。最近的一些发放消费券等扩大需求方式,存在公平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过去曾有过的短期刺激消费的政策,比如家电下乡,实际上跨周期看并不能增加消费,还可能加大供求波动。

近期各地出台了数以万亿计的重振经济计划,几乎没有看到支持基本公共服务型的扩大消费,尤其是解决农民工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的规划。拿出其中十分之一的资金用于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所带动的需求将会明显大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