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又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质量和实现进程。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活、经济活。必须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科学把握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鲜明特征,清晰明确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重点任务,守正创新坚定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
科学把握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鲜明特征
中国现代金融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金融制度,立足中国经济金融基本国情,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鲜明特征。
一是坚持金融服务人民的基本立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与现代西方金融追求自我增值和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不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是中国特色金融的根本属性与基本特征。中国现代金融体系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金融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人民需要、增进民生福祉、守护人民利益。中国金融事业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包容互惠、共建共享,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发展利民、服务惠民。
二是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党的领导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理论和实践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金融事业关系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影响人民安居乐业与共同富裕,只有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才能确保金融工作正确方向,凝聚和激发建设现代金融体系的强劲动力,持续建设忠诚、干净、担当、专业的高素质金融干部队伍,为金融发展改革各项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真正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金融是经济的血液,经济是金融的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金融工作应准确把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自觉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首要位置,重点完善创新经济金融支持体系,积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效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与效率,努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实现现代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良性循环,确保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
四是坚持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主责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问题,明确要求统筹好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金融是流动的人民财富,也是国家财富的重要载体,保持金融稳定繁荣是主权国家宏观政策与金融监管的核心目标;金融是经营管理风险的行业,自带风险基因,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世界各国金融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是我国金融发展必须坚持的两大主责任务。必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将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和完善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提升金融监管能力,加强金融法治建设,维护好国家的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
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基本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只有坚持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深入推进中国金融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改革,持续推动金融对外交往与合作,才能建立与国际市场高度契合的现代金融体制机制,持续推动符合中国特色的金融产品创新,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支付清算、资产定价、信息传递、风险管理、财富创造等功能,服务好国际国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没有金融的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就没有金融的国际化与现代化。
明确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重点任务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新任务,必须明确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重点任务,奋力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改革。一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妥善有序完成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机构组建工作,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相关领导机制和工作规则,确保机构改革预期目标平稳高效实现。二要结合当前金融工作实际情况与主要矛盾,积极构建中央主导、地方协同的高效监管模式,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重点加强党对金融风险管控的领导。三要根据金融监督管理相关机构的职能定位有序完成“三定方案”,努力将党领导金融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行业发展的治理效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家对金融领域治理走向现代化。
二是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助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以“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目标,加大对国家创新体系的金融支撑能力,构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