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持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
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实的依靠,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深厚的根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始终围绕人民的福祉展开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庄严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又再次作出了强调。
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准确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基础上对当前民族复兴之路所作的重大科学判断,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自信宣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从此迈入了新纪元。
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自信,不是盲目乐观,更不是空谈,而是立足于百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所厚植的一系列坚实根基。应深刻认识这些根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所发挥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在固本培元、协同发力中把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厚植复兴的政治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
我们党是一个有着96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我们的国家更是有着56个民族和14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党中央没有核心、全党没有核心,那么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无法推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全党才有了顶梁柱,全国人民才有了主心骨。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取得了“两个确立”的重大政治成果,这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二十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这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国人民再次拥有了风雨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定盘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到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从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到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到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从健全党内法规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到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已载入宪法。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是完全正确的。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没有任何势力、任何组织能够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定步伐。
厚植复兴的理论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持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
作为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让近代以来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中华民族看到了真理的光芒、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对于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旗帜上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一种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的理论,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本国国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接续进行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伟大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