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东莞镇域经济|大朗:一个毛织产业小镇的复苏与转型
时间:2023-03-22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沿着莞深高速驱车行驶至大朗境内,这个不产羊毛的小镇,却遍地是毛织广告牌和毛织大楼,更有多个毛织片区。似乎不需太多推介,这里作为“中国羊毛衫名镇”的品牌辨识度,就已经映入人们脑海。

目前,大朗毛织产业已经形成了巷头、黎贝岭等区域在内,约10平方公里的毛织商贸区。在中国毛织第一村大朗巷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从事与毛织相关的工作,村民收入的九成来自毛织产业。

3月以来,在位于黎贝岭的同发针织车间内,全自动化电脑横织机、缝盘机、各种电脑针车马一直不停蹄地运转着,总经理刘铁健正和工人赶制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订单。“作为一家集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营销为一体的现代化时装企业,这两年我们凭借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创新、新设备技术优势,稳住了订单,今年应该会实现更大增长。”对于2023年的生产经营情况,刘铁健无疑是乐观的。

诚然,以毛织起家的大朗,是观察我国毛织产业发展的重要样本,也是透析我国传统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本。

而过去三年,毛织专业镇大朗,一度遭遇了多轮本土疫情冲击,以外向型为主的传统产业,受到较大影响。面对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2022年的大朗,依旧取得了GDP达到414.4亿元,总量排名全市第8、增速排名全市第7、南部九镇第1的成绩。

复苏的毛织产业阳春三月,东莞各镇街都在大力拼经济,力求一季度拿下“开门红”。作为东莞典型的外贸镇和毛织专业镇,遭受多轮疫情冲击的大朗,而今复苏进程如何?

“开年至今,我们的企业还在运转,制造业重回了活力,工人也基本回流。”大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邓柏松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这样介绍迎来复苏机遇的大朗。

而在大朗毛织业生产一线,复苏的脚步似乎走得更快。

走进位于蔡边村的升丽针织,一排排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和数字化的生产模式映入眼帘。这些同时运作的设备,能实现上百件毛衣一次成型编织、全衣无缝的效果。据企业负责人秦淑军介绍,开年以来,升丽针织的生产车间经常灯火通明,工厂已切换为“人换设备不歇”的赶工模式,每天平均可生产近4000多件毛衣。

作为一家港资企业、大朗毛织业龙头企业,升丽在大朗已经扎根25年。2022年,在一系列不利影响下,升丽凭借强劲的设计、研发、生产能力,工业产值增长40%以上,累计产值超过3亿元。

在秦淑军带领下,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来到升丽设计团队办公室。他介绍,目前企业有150人左右的开发团队,引进多个全球领先的设计软件,大大增强了企业在研发设计上的竞争力。

“不同以前,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3D设计工业软件,可以逼真模拟出毛织产品在模特身上的效果,以及原料、尺寸、颜色搭配更换后的效果等等,节省时间的同时,提高了设计能力。”秦淑军说。

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传统毛织企业转型势在必行。秦淑军表示,目前,升丽的订单有9成都来自海外,这其中美国订单占比近50%。开年后,如何寻求订单和市场的突破,是秦淑军一直苦苦思考的问题。“当下我们的思路就是,通过高端技术来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向价值链上游攀升,以此引导海外客户,打开新市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调研发现,经历疫情冲击后的大朗,涌现出越来越多以升丽、同发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全面打响“大朗毛织”区域品牌,聚焦品牌化、时尚化、智能化、数字化,率先冲出疫情阴霾,走出了一条传统制造业升级升链、实现“老树发新枝”的新路子。

目前,作为国内最具规模、产业链最完善的毛织产业聚集地、世界级毛织产业集群先行区,大朗已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物流贸易、科技服务等一体的毛织全产业链,累计集聚2万多家毛织企业,其中规上企业近200家,年交易额超600亿元。

而另一方面,如此大体量的毛织产业,要迈向高质量发展,对大朗而言同样挑战不少。

一直以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并非一蹴而就。其不仅依靠科技创新、人才支撑,更有赖于市场需求的推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随着国际环境变化,毛织中小企业占很大数量的大朗,除订单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外,更缺乏大企业、大品牌的集聚,一些企业独立研发能力相对较弱,产业高素质人才紧缺。品牌度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国内市场开发不充分等问题,也制约着这座毛织专业镇的发展。

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江看来,大朗毛织业主要分为产品型和加工贸易型。对于前者,转型的动力来自需求端。在市场不确定性下,企业的研发投入和转型路径同样存在着不确定性。而后者的转型,更有赖于整体产业链是否同步升级。

为此,大朗2023年明确提出,要聚焦毛织产业品牌升级、人才引进、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实施六大行动。强化“大朗优选”品牌,推动集团式出海。同时,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助力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持续擦亮全市唯一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品牌,力争试点出口规模保持在600亿元以上,努力打造全国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核心区。

探索传统专业镇转型新路径在镇域经济发展中,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是主要抓手。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