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最多的钱踩最多的坑,儿童零食有多暴利?
时间:2023-03-15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字号:T  T

一年一度的“3·15晚会”马上就要到了,又有一批不良商家们在瑟瑟发抖。

一直以来,乱象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都是“3·15晚会”的重点关注方向之一,其中“儿童食品”领域,更是套路不少。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父母们养娃,早已不是仅停留在满足温饱上,而是更加关注饮食的均衡与健康,毕竟,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生长和发育。近几年,受父母追捧的“儿童食品”相关市场快速扩大。

在很多家长的观念中,“儿童食品”是专门根据孩子的成长需求而研发的,更加安全和健康。然而,实际情况是,当前针对儿童食品,国家仍然没有统一标准。打着“儿童专用”标签的食品中,只有一部分是从儿童健康成长的角度来研发,更多的“儿童食品”,拿着标签当营销手段,是妥妥的“智商税”。

人们常常听到的儿童牛奶、儿童酱油、儿童肉松、儿童奶酪、儿童保健品等几大类儿童食品,很多品牌的产品成分和成人产品几乎一致,甚至会添加更多色素、香料等添加剂,食用过量后,别提促进成长,甚至会危及发育。

当代家长养娃,常常被评价是,“花最多的钱,踩最深的坑”,让人眼花缭乱的“儿童食品”,也应该卸掉“华丽”的外衣了。

“儿童食品”,有多少坑?2020年,6岁的安琪被确诊为“提前发育”,骨龄偏大2岁。安琪妈对深燃表示,当医生告知孩子提前发育和之前“垃圾食品”摄入过量有一定关系后,开始后悔此前对孩子吃零食、汉堡等不加节制,但更焦虑怎么才能让孩子恢复。

治疗注定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安琪妈明白,第一步一定是从日常饮食开始。也是从这时起,安琪妈认真关注起给孩子吃的“儿童食品”,想挑选干净、安全、健康的产品,才发现这里面的水有多深。

早在2019年的“3·15晚会”上,在学校门口便利店里售卖的“危险辣条”,就曾走上风口浪尖,孩子们一天能买两三包辣条吃进肚子里,目光转向生产车间,着色剂、防腐剂等十几种添加剂正在被掺进辣条中。在此前,许多儿童因为“危险辣条”摄入过多而进医院的案例让人震惊并感到痛心。

校园门口销售给儿童的三无产品,还算是比较容易识破的套路。现如今,儿童食品更考验消费者的分辨力,最典型的套路是,打上“儿童”标签,但并不意味着对孩子更安全、更健康,甚至适得其反。

安琪妈提到,家里老人在超市给孩子买了一箱“儿童牛奶”,原本以为更适合孩子喝,结果到家后,安琪妈一看,这实际是一款乳酸菌牛奶饮品,配料表比普通牛奶要复杂得多,里面添加了果胶、香精以及其他具备增稠作用的添加剂等等,便没有给孩子喝。

据深燃观察,某一品牌旗下的儿童牛奶和普通低脂高钙牛奶相比,前者容量更小,只有190ml,单价在3.5元左右,而后者240ml,单价仅在2.5元左右,仔细查看成分表会发现,儿童成长牛奶的配料表要比普通牛奶更复杂,尽管能量、蛋白质的含量更高,但钠的含量也更高,甚至添加了更多的香精、甜味剂等。

同样,儿童肉松、儿童奶酪、儿童牛排这些儿童食品也常常会出现类似的套路,成分和成年人产品差别不是太大,很多品牌还会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添加各种添加剂,与健康、营养反而背道而驰。

安琪妈就曾在直播间里看到主播在极力推销一款儿童牛排,主播夸得天花乱坠,结果自己拿到手后发现,也只是一块合成牛排,用大量的肉胶等添加剂,将碎肉粘在了一起。

同样,两个孩子的妈妈李萱也有很多类似经历,在电商平台看到有销售儿童酱油后,第一感觉是比家里的普通酱油更健康,结果到货之后一对比,发现就是普通的低盐低钠酱油,而商家利用儿童字样,诱导消费者购买。

儿童保健品,更是“智商税”的重灾区。很多家长以为吃了可以让孩子身体更健康、强壮,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产品不仅没效果,可能反而会影响孩子正常发育。

黑猫投诉上,一位用户提到,去年6月在某电商平台上花了近300元给孩子购买了增高补钙钙片,当时与商家再三确认是否服用有效,商家称“是有实验依据的,肯定有效果,否则也不会专门标记出来”,并且做出承诺,若无效则退款。结果买回家根据产品的要求使用了相应的周期后,没有效,申请退款,商家却一直不退。

早在2019年,“无限极疑致女童心肌损害”就曾登上热搜,一位母亲发文称,在无限极指导老师推荐下,女儿每天大量服用无限极8种产品,包括无限极儿童口服液、无限极钙片、无限极益生菌等,结果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心肌损害、低血糖等病症。

这位母亲提到,指导老师曾保证,“医院治不好的病,吃无限极能好”,“无限极产品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但实际上,孩子在吃的部分保健品,不仅不能替代药物,而且根本不适合少年儿童食用。

最后,无限极公司致歉,承认经销商存在夸大宣传产品作用的行为。而无限极作为中国头部保健品直销企业,近几年被曝出的争议不是少数。天眼查显示,当前,无限极公司存在323条自身风险,以及37条周边风险。

“我这辈子走过最多的路,就是商家的套路”,一位用户感慨道,总结来说,当前儿童食品最普遍的套路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在儿童食品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