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将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主动服务和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不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的纠纷在法院纠纷总量中的占比,已从2019年的90%下降至2022年的66%
目前,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移动端的累计访问量已超过14亿次,平均每分钟提供网上立案服务20.39件次,30.38%的立案申请在非工作时间、非工作日提出,“指尖上的正义”触手可及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树立新时代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紧紧依靠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推进司法为民、完善诉讼制度、健全组织体系、推进互联网司法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二十大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擘画了蓝图。人民法院必须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
近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亮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过去十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更加强调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从中国国情出发和尊重司法规律、以深化改革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新期待新要求、运用科学的改革方法论确保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沈亮表示,人民法院将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主动服务和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不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更好满足多元司法需求
《瞭望》:人民法院推出了哪些改革举措以提升司法的便民利民效能?
沈亮:为了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人民法院全面建成系统集成、在线融合、普惠均等的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
一是丰富群众解纷的选择范围。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多元需求,依法延伸解纷服务范围,邀请调解、仲裁、公证等职能部门进驻法院,在诉讼服务大厅为群众化解纠纷提供多种解决方案,真正实现方便快捷、诉非对接、线上线下联动。
当事人和律师“只进一个门”“只上一个网”“只登一个号”,就能根据解纷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解纷渠道。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已与十余家单位建立“总对总”在线调解机制,合作单位参与诉前调解纠纷95.71万件,调解成功67.18万件,成功率达75%。
二是降低群众参与诉讼门槛。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全国法院平均当场立案率95.7%。针对群众异地诉讼不便问题,实现了“在线跨域立案服务”全国覆盖。群众可以选择最近的法院接收立案材料,并及时送交有管辖权的法院办理,也可以直接在网上申请,享受到“异地受理、无差别办理”的立案服务。目前,全国法院已建成超过1.3万个覆盖城乡的跨域立案网点,做到90%的申请30分钟内响应,真正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三是显著减少群众诉讼成本。以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为总入口,集成在线调解、电子送达、委托鉴定等10个平台,实现打官司全流程“掌上办理”;完善分调裁审机制,全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全部设立速裁工作室,设立336个邮政集约送达中心,在主要城市实现了法律文书“次日达”;依托12368热线实现诉讼事务“一号通办”,日均接听群众来电2.1万件次,群众满意度达96%。
四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截至去年底,共有10050家人民法庭入驻调解平台,与7.6万个基层治理单位实现在线对接,就地化解调解纠纷28.2万件;加强巡回审判,马背法庭、车载法庭深入基层,就地立案、调解、审判、督促履行;着力攻坚“执行难”,建立健全“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完善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制度机制,特别是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后,保持了违纪违法“零”投诉,为当事人节约佣金621.4亿元,成交率、溢价率显著提升。
《瞭望》:人民法院如何通过改革加强诉源治理?
沈亮:诉讼只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非诉讼方式同样可以让当事人更便捷、更高效、低成本、跨地域解决纠纷。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立足司法职能,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
一是坚持党政主导,落实解纷主体责任。积极推动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充分调动行政机关和各类社会组织的解纷积极性,让人民群众能够根据每一类的纠纷性质和特点,通过调解、仲裁、公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等非诉讼方式得到实质性化解。据初步统计,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的纠纷在法院纠纷总量中的占比,已从2019年的90%下降至2022年的66%。
二是加强诉前引导,实质化解矛盾纠纷。2022年,当事人起诉到法院的民事纠纷仍在增长,但全国法院一审民事收案量却大幅度下降。这是因为我们通过积极引导,让大量纠纷通过多元解纷渠道在诉讼程序之外得到实质性解决。
2022年,仅通过人民调解平台,就有1362.52万件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