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前瞻性地走上净零转型的道路
可持续金融的发展囊括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内涵丰富,外延广阔。
星展银行首席可持续发展官HelgeMuenkel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的专访时表示,中国已经前瞻性地开启了净零转型的道路。中国在发展可持续金融时,关键点在政策确定性、采取创新的融资架构克服风险回报带来挑战以及从生态圈的角度系统地权衡利弊,以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金融机构在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的过程中,除了从组织架构、内部协同上做好顶层设计外,在融资活动中推动行业低碳转型并协调各方做好利弊权衡,本身就是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
为此,HelgeMuenkel还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分享了在可持续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银行内部协同,如何与其通过融资活动支持不同行业客户实现横向纵向联动,如何权衡融资项目与其他社会环境因素的关系等问题。
协同内外部一致行动南方财经:在推动可持续金融方面,银行内部如何做到上下一致、协同行动?
HelgeMuenkel:我们认为,有四个关键因素可以真正发挥作用。
首先,一切都始于目标。星展银行制定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就是“Tobethebestbankforabetterworld”,这充分概括了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实践。
这是由星展管理层团队设立的。我们用这个愿景来培养组织文化、支持可持续发展进程。这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个因素是内部治理和流程。星展银行是亚太区首家设立董事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银行。这为我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定下了基调。
我们内部非常重视这个议题。董事会围绕我们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所做的工作提供总体概览和监督;集团层面由来自业务部门和支持部门的所有高级领导组成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这意味着,集团每个人都在这个治理架构中,能够真正参与重要议题的讨论。例如我们在年初就会共同讨论如何设置与可持续发展挂钩的KPI绩效并达成一致。
第三个要素是技术。科技可以做很多不同的事情,还可以促进和加强银行内部的协调。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实现端到端全流程的数字化,围绕获取、处理ESG数据,在银行内部实现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战略决策。
即使已经做到上述三点,但具体业务落地仍需要由人来执行。因此,第四个因素是人才的能力建设、培训和赋能。我们必须让客户经理有能力真正协助客户做出明智的决策。
南方财经:银行如何通过融资活动,支持并影响核心客户和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参与到行业脱碳目标中?
HelgeMuenkel:去年,我们发布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脱碳目标承诺,为碳排放较为集中的九大行业设定脱碳路径和数据披露目标,让我们与客户有更多的互动。
具体而言,这些行业板块是横向与纵向相互关联的。例如,假设我们成功实现了电力行业的绿色化,那么房地产行业也会受益,因为建筑物与电网联系密切。我们的脱碳目标覆盖了广泛的行业板块,这样就可以建立起行业之间的横向联系。
与此同时,在每个行业板块内,我们也仔细考虑了纵向的联系,这样我们就能了解某个行业板块内有哪个子版块真正在推动脱碳。以电力行业为例。我们纳入了上游发电企业、设备供应商(如风能、光伏发电企业),但我们并没有将输配电行业纳入其中,因为涉及细分行业的脱碳目标实际上是由该行业的碳排放这一关键因素驱动的。
除了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在设计脱碳目标时,还要尽可能考虑不同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比如说,中小企业容易被忽视。在星展银行,我们非常关注中小企业,因为它们通常是全球跨国公司价值链的重要一环。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ESG数据。到目前为止,数据还不完善,因此我们也非常关注这一点。
我们也非常坚定地提出系统的数据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获取和处理数据。银行都需要有高质量的数据来做出明智的决策。因此,我们正在与政府和监管机构合作开发数字平台,促进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权衡各方利益发展可持续金融南方财经:在开展转型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如何权衡利弊,平衡各方利益?
HelgeMuenkel:应对气候变化,让世界更美好,我们需要关注转型。
可持续金融近年来快速发展。绿色金融、绿色资产和绿色活动得到多方的关注。但我们需要继续努力,为需要应用脱碳技术的企业以及还不是绿色的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我们的战略核心之一,就是我们要让这些高碳且越来越少,变成棕色企业,直到最终变成绿色。
不过,必须承认的是,全球对于可行与可信的转型活动以及转型方案尚未达成广泛的共识。我们也需要思考这个问题,并在这个生态圈中成为倡导者。因此,我们的主要方式是希望企业开发科学的脱碳路径,而这一路径需要与巴黎协定保持一致。
第二,我们需要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有意识地权衡利弊。比如对环境、社会的考虑,对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指标之间权衡。
第三,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些转型活动在欧洲和亚洲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开展。亚洲是我们的大本营。无论是在一些特殊的技术层面,还是目前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