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通通讯社驻京记者黄燕明、记者吴迪13日北京专电》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数字经济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2017年「促进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到2023年「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对香港来说,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在哪里?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杨德斌接受《经济通通讯社》专访,详谈如何促进数据的跨境、跨国流动。他希望在香港成立国际数据交易所,认为经济数据也可以把握好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过去,香港是货物的进出口港口,现在要发展数字经济,就要做好数据的进出口。」
*目标第1步是数据流通到香港,第2步是流通到「一带一路」国家*
作为研究数据流通的专家,杨德斌有著多个身份,他是香港特区政府数字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大湾区国际信息科技协会会长以及数睿科技创始人,也是香港特区政府原资讯科技总监。
香港于去年6月成立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由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担任主席,旨在推动香港数字化经济的进程,里面的跨境数据接驳小组由杨德斌为召集人。杨德斌表示,这次带来两会的建议主要是关于做好内地数据跟香港数据相互流通,在香港建立国际数据交易所。
杨德斌指出,目前国内数据是不可以随意出境,需要通过层层经过审批,香港则可以做国际化数据交易。目标第1步是数据流通到香港,第2步争取数据流通到「一带一路」国家。用香港的国际化作为连接,在香港做国际数据交易所。他认为,香港是普通法系,是国际比较认可的合同制度。一些跨国企业更倾向于香港的法律环境和专业服务。而且,香港能够提供律师,会计师等专业服务,可以做好交易数据交易。
*建议数据跨境交易可在大湾区先行先试,用沙盒模式探索*
杨德斌指出,更重要的是推动数据流通。「数据中心只是一个物理空间,里面生产甚么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经过脱敏之后,只要不涉及个人隐私以及国家安全,数据作为商业用途,中间的空间非常巨大。比如交通流量、人流数字、健康数据等,这些数据对各行各业的用处都很大。他认为数据交易是一个很好的商机。香港和内地的互补性很强。香港更国际化,内地则市场大,数据体量规模大。「如果可以引流部分到香港交易,香港的数据交易量会呈爆发性增长。」
自去年滴滴上市被叫停后,国内的数据跨境监管趋严,数据跨境流通可以如何破局?杨德斌认为,可以在大湾区先行先试。用沙盒模式探索,通过不断的尝试,使香港和内地的监管部门都放心。现在两边监管部门已开始讨论和沟通。,希望能尽快有好的消息。
*要帮助香港中小企用好数字发展手段*
就香港数字经济的发展重点,杨德斌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香港要先做好自己的数字经济发展。帮助中小企用好数字发展手段,优化竞争力及商业运作。但他同时也指出,中小企转型数字化发展困难,会面临成本比较高的问题。因为起步门槛比较高,不像大公司有专门部门做数字化转型,需要依靠第三方服务商,增加额外开销。政府可以考虑再推科技券,资助中小企业利用科技券采购不同的技术和产品。
如何看待CHATGPT今年的发展异常火爆?杨德斌认为,人工智能会经过不断的演变的过程,不断的深化和带来新的特突破点。他举例,几年前AlphaGo打败了中国和韩国的顶围棋高手,曾带来一波热潮,但很快就没有了下文。现在CHATGPT的爆红并非突如其来,而是经过很多沉淀和机械学习,才会有现在的产品。可能再过5年CHATGPT被别的新产品颠覆,这个过程会不断的重覆。他同时也指出,产品不成熟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比如出现一些道德伦理问题,需要开始思考如何立法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