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最高法民一庭庭长陈宜芳:立足司法职能鼓励数字经济投入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时间:2023-03-09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最高人民法院将适时出台新业态用工司法文件,进一步推动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服务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2023年把经济稳增长放置在首要位置,作为司法机关该如何助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在司法领域落实落地,为促消费稳就业提供司法服务保障?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陈宜芳,对于备受关注的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话题,她表示,要立足司法职能,兼顾数字经济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经济数字化转型,依法支持数字经济投入、深化数据资源利用,激活数字要素潜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把握好平台经济发展中的“红绿灯”,引导资本经营活动在法治框架内进行,严守法律、恪守诚信。

同时,她透露,最高人民法院将适时出台新业态用工司法文件,进一步推动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服务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

《21世纪》: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最高法发布的《关于为促进消费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提出要保障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法院接下来将如何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陈宜芳:人民法院将着力做好四个兼顾,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一是兼顾数字经济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经济数字化转型。继续加强知识产权等产权保护,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营造广阔空间,支持平台企业等市场主体大显身手。发挥司法引导功能,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互联网、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兼顾数据资源利用和个人信息保护。依法保护数字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立足司法职能依法支持数字经济投入、深化数据资源利用,激活数字要素潜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依法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发挥司法的规范和引领作用,引导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在依法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的基础上开发利用数据资源,促进数字经济规范、健康、高效发展。

三是兼顾保障数字经济发展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坚持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和支持新就业形态、平台经济发展相结合,明确据实认定新就业形态法律关系原则和根据用工事实认定劳动关系的考量因素,推动平台企业制定注重遵守交通规则等社会秩序的算法规则和管理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将适时出台新业态用工司法文件,进一步推动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推动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兼顾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和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将适时出台相关司法文件,着力遏制欺诈、“套路”消费者等不诚信行为,整治消费领域顽疾,助力建设诚信公平高效的电子商务市场,引导电子商务经营者诚实守信经营,保障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21世纪》:《关于为促进消费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提出要把握好平台经济发展中的“红绿灯”,稳定发展预期,激发投资活力,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平衡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对资本的有效监管?

陈宜芳:服务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和实现对资本的有效监管具有内在统一性。一方面,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资本要素。依法保障按资本要素分配,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使投资人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收益预期,才能鼓励投资,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而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能为资本依法获得收益创造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对资本的有效监管。资本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这是市场经济创造物质财富的动力。但是,单个资本为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目标,可能脱离法治轨道,违法攫取垄断利润,或者通过高杠杆经营等方式不合理地向普通消费者、金融消费者转嫁风险。此类行为不仅滋生金融风险、危害经济稳定、损害消费者权益,也会恶化竞争环境,不利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依法对资本进行有效监管。

《关于为促进消费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指出要把握好平台经济发展中的“红绿灯”,实质是要引导资本经营必须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严守法律、恪守诚信。

人民法院在保护平台企业依法经营的同时,着重规范平台企业四类违法经营行为:一是规范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企业强制“二选一”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损害小微经营者利益的行为,积极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营商环境。二是规范平台企业歧视性待遇、虚假宣传、强制搭售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规范平台企业通过违法融资、违法收取预付款等方式向小微经营者、金融消费者、普通消费者转嫁经营风险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保护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四是规范平台企业违法处理消费者个人信息行为,依法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

反对就业歧视,支持高校毕业生多渠道灵活就业《21世纪》:去年以来多重因素叠加带来就业压力上涨,稳就业被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主抓。近年来,法院办理就业纠纷的案件有何特点?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