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泉:香港科创迎来了最好的时机
时间:2023-03-01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规模大、人口体量大,香港应该跟内地珠联璧合,实现创新生态链的互补。

编者按

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之一是要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我们重磅推出《“港”创科25人》高端对话系列,计划采访25位香港创科业界领军人物,涵盖政、产、学、研、金多个领域,探索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的路径与方法论,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本期为第九期,让我们聚焦香港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祖国。正是在这一年,时任香港大学教授陈清泉成为了香港第一位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学者。

陈清泉今年已86岁高龄,他荣誉和著作等身,发表了450多篇论文、17本书和10个专利,获英国皇家工程院菲利普亲王勋章并被誉为“电动汽车之父”,被《亚洲新闻》评为“亚洲最佳创新者”,被期刊GlobalView誉为“亚洲电动车之父”,在印度获“电动汽车技术之祖”称号,等等。

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陈清泉津津乐道于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谈及香港的科创发展,他既充满信心,也毫不讳言问题;尽管已到耄耋之年,他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一句“科学家没有退休”,饱含了情怀与担当;来到香港的40余年里,他见证了香港科技发展的历程,当下更成为了香港科创坚定的推动者、影响者。

在陈清泉看来,香港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这既创造了香江的辉煌,也铸就了港人“擅做生意”的底色,但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尚需要社会各界凝聚最大的共识。如今,历经多年,天时地利人和,香港正面临着三个“空前未有”——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迫切要求空前未有,国家对科学家的爱护和期望空前未有,科学家实现理想发挥才能的机遇空前未有。

“香港搞创新,现在是最好的时机。”陈清泉说。

亚洲电动车之父陈清泉原籍福建漳州,1937年出生于印尼华侨商人家庭,中学毕业后回到祖国,先后在北京矿业学院和清华大学就读。毕业十几年后,1976年,他南下香江。

到香港后,要想更好地站稳脚跟并从事科研工作,仅靠内地取得的学历不够,陈清泉一边在香港理工大学做讲师,一边在香港大学读博士研究生,1982年拿到了香港大学的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于电机电子工程学系。

当前,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在爆发式增长期,而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电动车产业尚未成熟之际,陈清泉便已经在香港开始了电动车的研究。

几十年间,陈清泉奔走在电动车科学研究前端,提出了电动车研究的核心和总体指导思想,将汽车技术、电机技术、电力驱动技术、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了系统的、开创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发,撰写了《现代电动汽车技术》、《混合电动车辆基础》等多部专业著作,为现代电动车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也研制出了特别适合于电动车工况的多种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的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智能管理系统。

作为世界电动车协会创办人之一,陈清泉被国际同行推举为电动车“三贤士”(ThreeWisemen)之一,即国际电动车的学术带头人。1997年,他先后当选为乌克兰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无止境,研究亦无止境。在最新的研究中,陈清泉又揭示了能源与信息的联系,提出了四网(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人文网)四流(能源流、信息流、物质流、价值流)融合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于智慧能源系统,能源计算机、能源银行等,以碳平衡原理优化多能源系统。

2020年9月,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首次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改变能源结构势在必行。尽管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量在迅速增长,但风能、太阳能的不稳定特性,成为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最大的挑战。

而“四网四流”的理念,正是基于解决这些挑战。陈清泉列举了不同的场景,当风电和光伏超出电网的容纳上限时,传统会出现弃风弃电现象,如果用这些富余出来的风电、光伏电解水制氢,便是将能源流变为了物质流;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在用电高峰期利用电动车存储的能量向电网释放能量,可以促进电网的削峰填谷。

“通过物理世界、信息世界、人文世界的融合,将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知识转化为智能,将无序系统转化为有序系统,将废弃的能源转化为有用的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这是‘四网四流’的核心。”陈清泉说。

香港发展科创正在凝聚共识除了自己的研究领域之外,陈清泉也对香港科创倾注了巨大的关注与心力。

“我是1976年来到香港的,到现在已经有40多年。香港的创新历经了这么多年,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陈清泉解释,国家给了香港明确的方向——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且提出在“一国两制”方针前提下,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长期不变,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这些是香港需要倍加珍惜的独特地位和优势。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