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国新办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举行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首次公开亮相,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副主任赵玉堂出席发布会。
坚持“一个目标”、用好“两个途径”
张玉卓表示,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提出坚持“一个目标”,用好“两个途径”。
其中,坚持“一个目标”就是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两个途径”分别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和通过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来增强核心功能。其中提高核心竞争力,要突出四个关键词:
一是科技。就是要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抓手,加快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还有在增强创新体系的效能上不断实现新突破,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二是效率。就是围绕着“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更好地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强精益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是人才。坚持培养和用好人才,积极参与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还有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四是品牌。就是要加强品牌管理,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加速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中央企业在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面向未来,国资委将准确把握中央企业在我国科技创新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巩固优势、补上短板、紧跟前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谈到有关科技创新的话题时,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据介绍,下一步国资委将在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不断实现新突破。包括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高质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对传统制造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包括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关键领域的科技投入,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能力。
二是在提高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效率上不断实现新突破。进一步优化投入结构,突出科技产出、科技成果、科技转化、科技产业,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健全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加速技术迭代升级,建立更加有效的科技成果收益分享机制,让科技成果有市场、让科研人员有回报。
三是在增强创新体系效能上不断实现新突破。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强化重大工程牵引,用好国家实验室、创新联合体等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整合转制科研院所、应用类科研单位,组建行业研究院,引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下一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持续用好重组整合这个重要抓手,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谈到央企重组整合这一话题时,翁杰明表示。
他提出,下一步的工作中将注重以下方面:一是坚持以市场化原则来推进。二是瞄准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来推进。三是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来推进。四是聚焦资源高效配置来推进。
翁杰明表示,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内部的专业化整合,把横向的相应的产业通过整合实现“一企一业、一业一企”,提高企业集中度,增强集约化管理。同时,也要大力推进产业化整合,要立足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在央企和国企内部,同时还要突破现有领域,向全社会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张开双手,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股权合作,共同推动国家的现代化产业发展。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先后完成27组49家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国务院国资委新组建、接收13家企业,监管中央企业的数量从116家调整至98家。
部署新一轮国企改革
谈到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工作重点时,翁杰明提出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作用。中央企业、国有企业要发挥好战略支撑作用,在服务国家大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二是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形成的成果固化下来,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提升外部董事素质和履职能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接下来,将全面采取建设世界一流的相关行动。
三是加快健全有利于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着力解决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机制、投入、人才、转化等突出问题,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