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希尔顿·鲁特:西方主流经济学为何难解释中国经济?
时间:2023-02-23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近日,希尔顿·鲁特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针对中国为何不会复制西方的模式,中国和欧洲政治制度的差异在哪里等问题作出解答。

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解释中国经济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

20世纪90年代初,当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之时,新自由主义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型必然需要通过私有化、市场自由化和开放国民账户来实现,中国由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实行渐进式改革终将走向失败。但现实却是,中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

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时,美国政治家普遍认为,随着中国大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最终将在发展的进程中与西方自由主义趋于融合。然而,事实却是,中国在推进经济开放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对“全盘西化”的警惕,更没有主动沿着西方期望的道路前行。

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对于中国的分析出了什么错?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与政治学教授希尔顿·鲁特(HiltonL.Root)在《全球经济的颠覆性变革——复杂经济学的根源、结构与竞合》一书中提出,基于线性思维和公式推导的新旧古典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理论已经无法解释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塑,应当采用一种全新的理论框架来阐释政治经济体系的建构与演进,即复杂理论。

复杂理论的重要奠基人布莱恩·阿瑟在本书的序言中介绍了复杂理论被应用于经济学研究的背景。在1870年之前,经济学研究主要关注两大问题:一是经济运行中的资源配置问题,二是经济体系的架构是如何形成与演变的。随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对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成为20世纪经济理论的主流,而经济体系的架构问题则逐渐脱离了经济学理论的核心范畴,转而由政治经济学家所独揽。时过境迁,随着复杂理论被用于解析经济体系的建构问题,复杂经济学应运而生,它描绘了一个伴随着历史变迁而持续演变的世界。

在本书中,鲁特将复杂网络理论及复杂经济学作为分析框架,以人类历史五次重大变迁为背景,通过对比欧洲和中国漫长的发展历程,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政治体系的建构与演进。他认为,自由民主政体未必能够与经济发展相向而行,更难融合成一种均衡状态。在飘忽不定的世界格局中,不同发展模式的趋同与融合似乎遥不可及。国际社会绝不会熔成铁板一块,不可能统合成某种庞大而单一的世界秩序,相反,将始终是一个开放的、适应性的复杂系统。

中国为何不会复制西方的模式?中国和欧洲政治制度的差异在哪里?东西方冲突是否不可避免?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西方对中国最大的误解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鲁特近日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新古典经济学与复杂经济学理论

《21世纪》:在本书中,你尝试用复杂经济学理论来理解全球经济。这个方法与主流经济学有何不同?

鲁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将经济行为视作一种动态均衡,各个经济主体是同质的,它们的互动将最终达到均衡状态,而一旦达到这个状态,它们之间的关系将被锁定。而我们则假设各个经济体是异质的,它们的关系是不断发展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以系统论为指导的复杂经济理论则假设,经济体系在多种要素的聚散离合驱动之下,时刻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其中的经济主体为了应对持续变化的环境,也在反复变换其合理的选择方式,于是形成了不断迭代、日益复杂的经济模态。如此周而复始的结果,使得经济体不再是一台井然有序的机器,而变成了一个持续演变、永远处在重构过程中的复杂系统,正如当下正在形成的多级互联、反复裂变的世界新格局。

我们的基本逻辑是将经济体视作一个相互套接的网中网,这些网状系统相互串联,形成信息接受与反馈的回路,进而反复地促进了系统的自我重构。随着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结,极端事件引发的风险必然产生放大效应,而联合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同时得到了加强。

我们不仅仅关注供需等两个相互关系的经济变量,我们还研究了影响政治经济的多种关系,包括经济活动、社会运动、人口变化、外部关系等。为此,我们决定综合多种学科和研究方法,包括复杂系统理论、经济学和网络科学,以一种全新的理论框架和经济学研究工具来探索网络结构的本源和行为模式,以更加系统而全面地解析全球变革进程;而不是简单地在现有的政治学框架内加入一些网络的概念。

“中国会越来越像西方”错在哪儿?《21世纪》:为什么这个新的框架有助于解释东西方之间的差异?

鲁特:这是一个关键问题。传统的分析框架有一个最根本的假设,那就是,通过经济交换,最终会达到一种新的均衡状态。在这种均衡中,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最终将同西方国家趋同。但事实上,这种对于“中国将在多个维度上变得更像西方国家”的均衡状态并不会发生。这种错误的假设导致了错误的预测。很多极为资深的经济学家在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政治制度、消费趋势和社会行为时,都认为中国最终会同西方国家越来越像,但这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传统经济分析对“全球化将把我们带往何处”出现了误判,它也误解了全球化本身。

有趣的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