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口数据公布在即 各地纷纷出台补贴政策 人口持续下滑趋势能否逆转
时间:2023-01-13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将举行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按照往年惯例,2022年全国人口数据将在此次发布会上公布。中国知名人口统计学者何亚福认为,2022年出生人口,或将低于2021年的1060万。

近日,各地针对生育纷纷出台鼓励性政策。1月11日,深圳市宣布拟发育儿补贴,生育完三个孩子累计可领37500元。就在深圳市发布消息前一天,山东省济南市计划按照生育政策对今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

母婴板块市场表现亮眼

1月11日,在深圳市宣布育儿补贴新政当天,三大指数集体回落,但三胎指数却逆势上涨1.04%,皇氏集团、安奈儿、金发拉比等概念股涨停。

据了解,皇氏集团为西南地区乳业龙头,公司围绕“乳业+文化”双主业发展,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水牛奶技术研究和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文化领域围绕影视娱乐、动漫幼教、直播金融等互联网平台业务等垂直生态发力深耕。

安奈儿是A股唯一纯正童装标的,旗下品牌Annil,定位0—14岁中高端童装市场。金发拉比主要业务为中高端母婴消费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2021年制定“母婴产品+医疗、医美服务”战略。1月12日,金发拉比继续涨停。

辅助生殖、托育、乳业等母婴等领域市场需求有望释放。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各地政策利好频出,母婴行业御风而上。一方面政策引导生育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不孕率等因素使得辅助生殖被更多接受,加上辅助生育行业渗透率还比较低,所以行业规模有望出现快速增长局面。新生婴儿数量会赋予乳业和托育行业新发展动能,同时国产品牌竞争力持续增强,部分行业龙头市场份额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接力落地:各地均有生育补贴政策

我国对生育政策持续松绑。早在2021年,“全面三孩”新政引起了媒体与社会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表示,同年5月31日后均可以生育三孩,新政策出台前“生育服务登记证”到所在地登记备案,待出新“生育服务登记证”后进行补办。2022年12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曾指出,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实际上,在深圳、济南两地之前,哈尔滨省黑河市、湖南省长沙市、云南省、湖北省黄冈市多地就已采取类似行动,响应顶层设计。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2022年5月至10月,近40城在发布的楼市政策中,特别提及多孩家庭住房需求。

哈尔滨省黑河市、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的力度最大,每月发放生育补贴的金额达到了1000元。两地提出向依法生育二孩、三孩的夫妻每月合计发放育儿补贴500元、1000元,直至孩子满3周岁。

2022年10月,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发布文件称,对合法生育、符合条件的三孩(及以上)家庭,每孩将一次性补贴1万元。

2022年12月,云南省印发《云南省生育支持项目实施方案》,自2023年1月1日起,生二孩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2000元,生三孩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5000元。湖北省黄冈市发布文件称,二孩及以上孕妇享受孕检费补贴及住院分娩补助;自孩子出生,至满三岁,每年享受育儿专项补助,二孩500元/年,三孩1000元/年。此外,在城区购买商品房,二孩家庭享受5000元、三孩家庭享受10000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

此次深圳市育儿补贴标准明确:生育第一个子女且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另外每年发放15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累计7500元;生育第二个子女且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5000元,另外每年发放20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累计11000元;生育第三个子女且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0元,另外每年发放30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累计19000元。

济南市则配套了购房政策,按照规定,生育三孩的缴存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一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60万元,两人及以上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100万元。

症结所在:新生儿数量长期下滑

鼓励生育的背后,隐藏着当下我国人口结构的症结。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1年出生人口降至1062万人,比2020年减少140万人,创1949年以来新低,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4.2%,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结束了超过3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16年短暂高企后又继续回落。2021年实施三孩政策后,也未能改变我国自然增长率持续下行趋势,该指标达到历史新低0.34‰。

此外,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披露,中国现有13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分别是: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湖北、湖南、重庆、四川。

一方面是存量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另一方面是增量的新生儿数量不足。生育激励政策并没有带来显著的提振作用,老龄化与少子化的冲击继续存在。由此也可以解释一年多来各地“马不停蹄”出台政策鼓励生娃。

然而,人口是促进经济长期增长潜力的重要活力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