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金融工具到位 城投迎来"撬动资金"
时间:2022-11-21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11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针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落实情况给予相应解答。目前,7399亿元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支持的项目大部分已开工建设,正在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随着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投入使用,多家城投公司迎来新股东。今年7月,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了国开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开基金”),中国农业银行则成立了农发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发基金”)。

“两家政策性基金公司成立后,便以股权投资或股东借款的方式投向城投公司。多家城投公司迎来新股东,实现了资本增厚,补充了现金流缺口。”一位城投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金融工具资金投向具有导向性和针对性,具有撬动总投资的作用,有利于城投公司项目运作,尤其在交通水利、民生等领域。”

多家城投迎新股东

股权投资模式是基金公司直接入股项目实施主体,但不参与具体经营,目前大部分公司采取这种模式进行运作。

近期以来,多家城投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化。

今年9月,山东一家城投公司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股东会正式决议,将吸收国开基金为新股东,公司类型变更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新股东国开基金以货币形式出资5510万元。公告股权变更的同时,该公司还表示,股权结构变动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变化,公司董事、监事、经理任职不变,不会影响公司的日常管理、生产经营及偿债能力。

10月,吉林一家城投公司工商信息亦发生变更。天眼查平台显示,农发基金以货币形式认缴增资7.069亿元人民币,对应持股46.91%。

天眼查平台显示,国开基金于今年7月成立,由国家开发银行100%持股,业务范围是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以及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主要承担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投放任务;农发基金则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00%控股。企业预警通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0月,国开基金对外投资20家公司。农发基金则对外投资16家公司,合计出资19亿元。

对于上述两家公司公司的投资模式,一位正在谋求引进新股东的城投公司负责人表示,基础设施基金公司主要采取股权投资、股东借款等方式投入项目。“主要是补充现金流以及项目资本金缺口,其中,股权投资模式是基金公司直接入股项目实施主体,但不参与具体经营,目前大部分公司采取这种模式进行运作。”

此外,在金融工具使用方式上,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曾就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答记者问时表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资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按市场化原则,依法合规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保本微利,投资规模要与项目收益相平衡;二是投资项目既要有较强的社会效益,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三是只做财务投资行使相应股东权利,不参与项目实际建设运营;四是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退出方式。

记者注意到,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国常会”)曾两次提到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2022年6月29日召开的国常会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8月24日的国常会决定,再新增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基础投资基金总额度将达到6000亿元。

而就在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7399亿元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支持的项目大部分已开工建设,正在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另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7%,可以说金融工具对稳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补充了重大项目建设资本金,支持了一大批“十四五”规划内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有效投资重要项目,主要投向交通水利、能源领域、民生领域等。

Wind显示,2022年7月21日至9月16日,370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投入城投平台运营,涉及29个省、187个地级市(州),总投放金额1226.8亿元,涉及发债主体149家。

从投入领域看,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此前答记者问时表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投向三类项目:一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明确的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分别为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二是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此外,第二批还新增包括老旧小区改造、省级高速公路、制造业企业及职业院校等设备更新改造等方向。

Wind显示,截至目前,投向交通项目的资金总额最高,样本项目中达到631.6亿元,占比52.2%,产业园的投入资金占比排第二位,达到17.9%。投向水利/水务项目数量最多,达到96个,占比26.0%,其次是投向产业园的项目数量,占比23.6%。

从主体来看,湖北交投、东莞交投、山东铁发、云南建投、青岛城投、四川港航、北部湾投资集团、武汉生态投资集团、三明交建、山东高速、合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