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10月中企联合体中标波哥大地铁一号线项目至今,波哥大百姓的“地铁梦”正在实现。
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民众的“地铁梦”正在成为现实。
2022年6月,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研制的波哥大地铁一号线模型车成功下线,并将从中国天津港发运,预计将于今年四季度抵达哥伦比亚巴兰基利亚港。
波哥大地铁一号线项目线路总长23.96公里,合同额共计50.16亿美元,是中国企业截至目前通过国际竞标获得的拉美单体金额最大的轨道交通项目,是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第一个轨道交通项目,也是哥伦比亚首次发行TPE债券进行融资的项目。
2019年,通过公开透明的国际招标,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港湾”)和西安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成的联营体APCATransmimetro中标波哥大地铁一号线项目。同年,联营体成立地铁一号线特许经营公司,于11月27日与业主波哥大地铁公司(EMB)签订波哥大地铁一号线特许经营合同,负责波哥大地铁一号线的投资、融资、设计、施工、供货、试运行、运营和维护。
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作为独家车辆供应商,将为波哥大地铁一号线项目提供30列最高等级自动驾驶地铁车辆。2020年9月,中国港湾和中车长客签署波哥大地铁一号线地铁车辆采购合同。
“本合同的签约,是中车长客与港湾集团充分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力量,进行长期务实合作的成果,开启了双方在海外市场合作的新篇章,也为双方共同出海、互利共赢打下了坚实基础。”哥伦比亚中车长客股份公司总经理李长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李长春说,未来,中车长客将依托高端装备制造核心技术优势,同战略伙伴一道,深度整合轨道交通产业服务链,从规划出发,打造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和数字化、智能化支撑下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共创中国轨道交通品牌。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副所长孙岩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中企中标波哥大地铁一号线项目体现了中企在境外交通轨道建设领域的较高竞争力,反映出中国在基建领域的实力与哥伦比亚基建需求存在的巨大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也有助于推动中哥两国的政治互信。
孙岩峰称,伴随哥伦比亚政府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机,加之该国具有的区位特点带来的投资需求,中哥经贸关系有望迈向更好阶段,两国合作预计朝向更广阔、深入的领域发展。
中企助力波哥大实现“地铁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中车长客获悉,波哥大地铁一号线在设计上以哥伦比亚国鸟安第斯神鹰为车头原型,车灯犹如张开的双翼,色彩上搭配清新环保的绿色主题,外观看上去具有力量感和速度感。在材质方面,列车采用不锈钢车体,4动2拖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
此外,中车长客首次向海外出口具备最高等级(GOA4)自动驾驶功能的城市轨道客车,配备了障碍物检测、断轨检测等最新功能,实现车辆启动、运营、回库等全场景的自动化。
李长春对记者指出,波哥大地铁一号线项目的成功中标,意味着中车长客深耕国际市场取得突破,成功实现海外新市场、新国别的拓展目标,实现“车辆供货和维保服务”共同“走出去”,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城市轨道列车建设领域的影响力。中车长客将以此为契机,再次在南美地区打造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亮丽名片,成为以GOA4等级无人驾驶地铁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品“走出去”,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领军企业。
受多方因素制约,拥有约700万居民的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在地铁建设方面尚处于空白。自2019年10月中企联合体中标波哥大地铁一号线项目至今,波哥大百姓的“地铁梦”正在实现。
2019年10月16日,波哥大地铁一号线特许经营项目宣布授标,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西安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成的中企联营体中标。2019年11月27日,该项目签约仪式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总统府举行。2020年10月20日,该项目举行设计开工令颁签仪式。
“波哥大地铁一号线项目将于2023年1月8日签署建设开工令,正式进入建设期,预计在2028年投入运营。”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波哥大地铁一号线项目公司总经理吴宇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项目建成之后,波哥大地铁一号线将成为哥首都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为居民上下班提供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出行方式。
项目的建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民生和环保意义:经测算,此项目将惠及292万人,预计节省出行在途时间83.9万小时/日,一年累计可达2.68亿小时。同时,全电动的地铁逐步代替以私家车、公交为主的交通方式,每年减排二氧化碳可达17.1万吨、减少汽油消耗1900万加仑。
值得一提的是,波哥大地铁一号线项目是中国港湾首次实现在轨道类项目中的产业、投资、运营等链条的一体化。“作为国际市场上少有的包括投资、设计、施工、运营28年在内的全生命周期轨道项目,波哥大地铁一号线项目体现了中资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的能力以及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吴宇表示,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港湾品牌形象,也有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