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F等量平价续做5000亿元,房贷利率有望继续下行
时间:2022-10-17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在连续两个月缩量续做后,10月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重回等量续做,略超市场预期。10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5000亿元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持平,分别为2.75%、2.0%。

光大银行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对记者称,本月MLF操作等量平价,释放继续加大长期信贷投放、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信号;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表示,10月MLF不再缩量操作,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较为充裕水平,支持银行四季度持续加大贷款投放力度。

随着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变,预计本月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维持稳定概率大。不过也有观点认为,9月新一轮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启动,为报价行下调5年期以上LPR报价加点提供动力,本月5年期以上LPR报价有可能再度下调15个基点,四季度居民房贷利率有望持续下行。

MLF缘何等量续做

继8、9月MLF连续缩量4000亿元之后,10月MLF等量续做。这表明在内外因素综合考量下,当前央行既不会大幅收紧流动性,也难以在量的层面过度支持流动性。

王青分析称,MLF不再缩量续做或与9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大幅多增,各项贷款余额增速由降转升,以及在各项政策工具支持下,四季度银行贷款还将保持同比多增势头有关。

为稳定经济修复进程,近两个月来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并推动加快落地。在此背景下,9月制造业PMI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至50.1%,重新回到荣枯线以上,经济修复情况逐步向好。

同时,企业和居民部门信贷有效需求持续回升,宽信用进一步提速。数据显示,9月新增信贷继续大幅扩张,人民币贷款新增2.47万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多增8108万亿、1.22万亿元,均明显放量;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升至11.2%。

步入10月,“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将会开闸发行,并于当月发行完毕,这将在短期内对银行信贷投放起到较强带动作用,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对企业贷款的撬动效应会持续显现。另外,伴随经济回升,市场主体融资需求也会有所上升。

“由此我们判断,四季度人民币贷款有望延续同比多增态势,并成为推动宽信用进程的主力。这将为四季度乃至明年年初宏观经济增速进一步向正常水平靠拢提供必要的金融环境。”王青说道。

另一方面,10月MLF未加量操作,也与当前市场流动性处于较为充裕水平有关。跨季后,在季末扰动因素消除、9月末财政支出对10月流动性起到补充作用下,10月初流动性压力得以缓解,资金利率普遍出现较大幅度下行。

另就同业存单指标来看,9月商业银行(AAA级)1年期同业存单收益率均值为1.97%,较上月小幅上行2个基点,仍明显低于2.75%的1年期MLF操作利率;进入10月,该指标并未出现明显上行势头,意味着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偏充裕的状态。

近日,各资金利率虽有所上行,但距离政策利率仍有相当的空间。因而,综合来看,10月不存在跨季、跨节等因素对资金面的扰动,资金面的冲击主要来自财政缴税以及政府债供给。业内普遍预计,10月流动性总体将好于9月,不存在明显压力。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MLF等量续做符合央行引导资金利率逐步回归政策利率的初衷;而且,在货币市场一级利率和二级利率联动不显著的情况下,一级交易商对逆回购和MLF操作的需求下降,且当前银行资金运用和息差压力较大,对高成本负债更为敏感,性价比更低的MLF等量或缩量续做也符合市场选择。

未来两个月,MLF到期量较大,不排除通过降准置换MLF到期的可能。王青分析,若后期伴随银行贷款投放力度显著加大,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较为明显的收紧态势,也不排除加量续作MLF或年底前后央行实施全面降准并部分置换到期MLF的可能性。其中,降准置换到期MLF既能补充银行体系流动性,也有助于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持续推动各类贷款投放量增价降。

温彬也表示,11~12月,考虑到MLF到期量较大,在放贷增加、地方债仍需发行的情况下,为增强经济修复的可持续性,央行在落实好结构性工具的同时,仍不排除适时通过小幅降准置换部分到期MLF的可能。

操作利率连续两月持平

在重回等量续做的同时,10月MLF操作利率也保持不变,这是继8月意外“降息”后连续两个月保持不变。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源于当前宏观经济已处于回升阶段,国内政策利率保持稳定有利于更好地兼顾内外平衡,稳定汇市预期。

周茂华对记者称,9月金融数据理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融资结构优化,反映此前央行降息等增量接续政策效果明显;市场利率维持低位,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加之政策需要平衡内外均衡,短期价格维持稳定。

王青表示,10月MLF利率“按兵不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继前一次MLF利率下调后,宏观经济已出现较为稳定的回升势头,尽管当前GDP增速仍与正常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历史规律显示,在经济转入较为明显的回稳向上阶段时,政策性降息的可能性通常较低。

另一方面,受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步伐明显领先欧、日央行,地缘政治风险升温推高避险需求等影响,近期美元指数大幅冲高,人民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