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补强 协同发展--部署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
时间:2022-10-17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今年国庆期间,海拔超过4500米的西藏康马县萨马达乡的9座温室大棚里正开着白色小花,这种小花下长出了鲜红色的草莓。而在9月份,这些温室大棚就开始采摘青椒、西红柿和黄瓜等蔬菜1000多斤。

“我们今年才启动高海拔大棚种植项目,没想到9月份就实现了产出。”来自山东省寿光市、在西藏高原种菜的农民孟得利说,超高海拔的蔬果种植,一定程度解决当地新鲜蔬菜供应问题,丰富西藏偏远地区高原农牧民的餐桌,也为后续扩大规模奠定技术基础。“9座高原温室大棚预计年产值在70万元左右,并可以带动当地土地流转,同时为农牧民免费提供高原蔬果种植技术服务。”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像孟得利一样走出寿光,走出山东,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寿光人不计其数。这背后实际上是一整套的“寿光模式”在支撑着国人的“菜篮子”,也正是这些菜地,实践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你能想象数据、AI等高科技的另一头,链接的是寿光人温室大棚里的蔬菜吗?而8000多名寿光人同时也常年在全国各地或建设着大型蔬菜基地,或指导着蔬菜生产。在位于寿光市三元朱村的山东省党员干部现代农业培训基地里,通过多种方式,已无偿地向全国输出了300万人次的农业人才和技能培训,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新建大棚,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

而这一切源自创新。上世纪80年代末,寿光试验成功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并推向全国,改变了中国北方冬季常年萝卜、白菜、土豆“老三样”的历史。事实上,寿光蔬菜产业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经历了从试验成功冬暖式蔬菜大棚,推动蔬菜生产走向商品经济舞台;到引领在全国掀起一场“绿色革命”;到搭建起农民与高新技术、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桥梁;到向全国输出标准和集成解决方案四个发展阶段。这在全国开辟了一条以蔬菜产业化为龙头,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创造并推广了“寿光模式”。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和考察山东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要求山东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2019年5月16日出版的第10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提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山东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董长瑞在受访时认为,“寿光模式”之创新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而是包括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创新。

标准、技术、种子、管理、销售、商标,这“六统一”的蔬菜全链条生产标准,正在被像孟得利一样的寿光人复制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同时,也有很多的人选择留在村子里做“棚二代”,因为那里有自己的菜地,有自己的家,也有自己的梦想。

陈耀表示,寿光实现了从温室大棚到餐桌的全链条协调发展,而这正是三次产业融合的结果。从寿光能看到新发展理念深刻的实践痕迹,就协调发展而言,寿光不仅打破了本地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而且促进了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而这也是寿光人奉行走出去和请进来并重,坚持开放理念的必然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中还提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这就需要坚持问题导向,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新发展理念中的内涵之一——绿色,实际上这早已是寿光蔬菜的应有之义,不仅仅体现在食品的安全和健康方面,节水、节电、节地等诸多方面也已屡见不鲜。”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研究员付保宗说,“寿光通过三次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让城乡市民和农民都实现了很好的一次分配,享受到了产业化红利,而这也让二次分配顺理成章,政府有了税收,便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而这正是新发展理念中共享的应有之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经济总的指导原则,我们应该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发展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很多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这样的理解并不完整,完整的表述应该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董长瑞说,“我们发展经济是手段,而非目的,不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人民的幸福才是目的。一味地追求GDP增长,而忽视贫富差距拉大,这将背离初衷。”

付保宗说,新发展理念既是长期的指导原则和发展导向、未来愿景,也是呼应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迫切解决的问题。中国经济已经到了由大到强的阶段,各个产业虽然规模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