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摘要:
每周一谈:
贸易顺差增速放缓。8月当月贸易顺差794亿美元,环比下降21.6%,同比增速34.1%,较7月下降47.4个百分点。
出口增速承压。8月当月出口金额3149亿美元,环比下降5.4%,同比增长7.1%,较7月下降10.8个百分点。
对香港、台湾和美国出口拖累整体增速。8月当月对香港、台湾和美国出口金额分别同比下降22.5%、5.5%和3.8%,共拉低出口增速3.0个百分点。
考虑以下原因:对台湾的贸易制裁措施;对香港出口金额占比较高的深圳8月受疫情影响严重。除阶段性不利因素外,全球需求疲软的基本面预计将对我国的出口贸易造成长期影响,其中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多通过香港进行转口,体现为对香港出口增速走低。
预计出口贸易将短期承压。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和集装箱指数高频数据显示全球贸易景气度不高,叠加OECD领先指标今年以来持续走低,受需求端影响预计未来我国出口压力将逐步显现。
内需修复有望为进口增速提供上行动力。8月当月进口金额2355亿美元,环比增长1.7%,同比增速0.3%,较7月下降2.0个百分点。
需求边际改善。进口增速自年初回落后保持低位,8月末制造业PMI及社融扩张均超季节性,其中,产成品库存PMI指数下降,新订单、原材料库存、原材料价格PMI小幅提升,符合“被动去库存”特征;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高于去年同期,企业部门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2138亿元。
综合来看,PMI和社融数据传递需求端修复信号,如能得后续经济数据确认,则未来进口增速有望脱离底部。
增长动力转换值得关注。今年以来进出口价格指数持续高于数量指数,或因国外的高通胀环境以及持续的供给冲击,价格已成为对进出口增速的主要拉动力量。在以价格为主要驱动因素的增长逻辑下,国外物价波动对进出口增速的影响将被放大。后续需重点关注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上游原材料的价格变动。
下阶段应重点关注承接上下游的中游制造业,PMI显示中游企业库存周期的有利轮转。
风险提示:汇率不利变动、疫情封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