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山的乡村实验:在乡村引入现代机制,小农户也能驱动乡村振兴
时间:2022-09-06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萝卜山在哪?”这是黄珂巍在“农品市集”上回答居民最多的一个问题。

今年2月,黄珂巍就任萝卜山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第二任“乡村CEO”(首席执行官)。8月14日,萝卜山的“农品市集”流动销售花车,在临翔区人口最多的居民小区首次亮相。花车上的商品,既有时令蔬菜,也有核桃油等加工品,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萝卜山,萝卜成为最抢手的鲜品。

“初战告捷,这一天销售总额将近4000元。售卖效果挺出乎意料的。”黄珂巍说。

准确地说,萝卜山是一个自然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以种植萝卜而得名。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以小农经济为主,萝卜山具备大多数农村,特别是西南山区农村的典型特征。

2021年1月前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及专家团队一行在临翔区经过多次实地探访,最终确定萝卜山等3个村子作为“小农发展驱动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区实验村。2021年3月,临沧市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小农发展驱动乡村振兴实验区建设”合作协议。

由于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农情是“大国小农”,小农户将长期存在的客观情况决定了萝卜山乡村实验的样本意义。

李小云称,“我们团队在萝卜山所做的工作,有两个词特别重要:一是实验,二是示范。实验是为了验证设想,探索道路;示范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先行先试。若有效,将来可以起示范带动作用。其实,在这场实验探索中,不论成功与否,都有着借鉴意义。尤其是在整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经验教训,才是最有价值的。”

从“能人带动”到“小农驱动”

萝卜山真正开启乡村振兴,始于2021年。在此之前,萝卜山所在的临翔区,2018年脱贫摘帽,2019年底贫困人口脱贫清零,2020年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

从传统意义来讲,素颜的萝卜山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成为村子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然而,也正因此,整个村子避免了过度开发,村子里环境清幽、民风淳朴。尤其是“网红”博主的返乡,尽管只是小范围带动,但已经走在了探索乡村振兴的路上。

段家武出生于萝卜山,成年后走出小山村,在临沧市从事餐饮行业。2017年,他开始接触自媒体,并注册了“萝卜山的青松”短视频账号。在自己成为“网红”之际,萝卜山也跟着“出圈”。

尽管自己的餐饮生意只是小有所成,平台粉丝数也只有寥寥数万,但精明能干的段家武已是全村“最靓的仔”。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2018年5月,段家武返乡改建自家老宅。半年后,取名“青松家园”的农家乐正式对外运营。这是村民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接下来的两三年中,农家乐生意风生水起。

紧跟着受益的是萝卜山。除了收获知名度外,部分村民还可以到农家乐就近务工,并带动种养殖农产品销售。

如果到此为止,这将是萝卜山村成就“青松家园”的故事。然而,这只是序曲。转折发生在李小云专家团队的到来。

2021年,在调研走访后,专家团队发现,萝卜山是一个典型的小农经济体。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每户村民有着5-20亩左右的山地,但都由细碎的小块土地组成。另外,农户产业发展没有规划,几乎每户村民都种有萝卜、核桃、茶叶等经济作物,但都不多。而且小农户缺乏议价能力,都是以初级农产品形式销往市场。

在萝卜山的农业经济发展历程中,有两个时间节点比较关键。一是,2002年临沧市启动退耕还林工程,直接导致村民的农业生产从水稻、小麦的口粮生产,转向玉米、马铃薯及经济作物,以及养殖业。二是,2018年地方政府禁止割松油,直接促使农户家庭主要收入由务农转向务工。目前,务工、务农是萝卜山村农户家庭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以2020年为例,前者占52.71%,后者占20.98%。

专家团队成员、中国农业大学教师廖兰称,务农收入的重要性在下降,农户就更不在乎农业了。核桃就是一个鲜明案例。之前,一斤核桃卖价5-6元,农民还有采收积极性。2021年,价格跌至不足1元。漫山核桃树,村民宁愿烂掉也不愿去收,“都不够人工成本。”

从经济收入来讲,在全国脱贫攻坚结束的2020年,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指标来衡量,尽管萝卜山(12352.04元)高于云南省贫困地区(11740元),但低于全国(17131元)。除了经济上的贫困外,萝卜山的村民小组软弱涣散,乡村治理矛盾问题也很突出。

临翔区乡村振兴办负责人孟斌提到四个方面:一是村民小组理事会没有凝聚力和号召力;二是村寨建设没有规划,存在乱搭、乱建、乱堆、乱排等现象;三是村寨基础设施落后,道路未硬化等;四是村集体经济薄弱。

李小云称,萝卜山的旅游资源具有稀缺性,再加上在“网红”博主的带动下有了一定知名度,具备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趋势。不过,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讲,乡村发展离不开城市动能,需要在村子里引入现代性和市场机制,由小农户发育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业,让小农户与大市场接轨,最终实现小农发展驱动乡村振兴。

这意味着,若萝卜山的乡村实验能够取得成功,对于临沧市、云南省乃至全国类似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其它地区都将有示范意义。

萝卜山的“五个一”工程

从专家工作站出发,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