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一行两会一局官员齐发声:扩大沪深港通股票标的、继续营造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来看八大要点
时间:2022-09-02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9月2日,2022年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一行两会一局”的官员均有出席,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方星海,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郑薇分别围绕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货币政策施策方向、外汇市场运行情况致辞演讲。

来看“一行两会一局”重点表述:

1、在多方面共同努力下,资本市场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交易保持活跃,功能发挥良好,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社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2、推出三项扩大两地资本市场务实合作新举措:扩大沪深港通股票标的,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在香港主要上市外国公司和更多沪深上市公司股票纳入标的范围;支持香港推出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

3、证监会将继续稳步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制度型开放,推动境外上市新规立法程序,做好改革实施后的配套规则、系统建设等准备工作。

4、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强开放环境下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继续加强与境外机构投资者沟通,不断提高A股市场投资便利性,不断增强外资投资我国资本市场的信心。

5、银保监会将积极地应对不良资产的反弹,完善大型企业债务风险监测和处置,保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支持地方保交楼、稳民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6、人民银行将继续营造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货币政策要进一步做好跨周期的调节,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经济发展。

7、人民银行将继续丰富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结构性政策工具需要与总量工具协调配合,共同维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8、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并继续吸引直接投资和中长期资产配置为目的的资金流入。

方星海:资本市场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交易保持活跃

方星海在致辞中表示,今年以来,面对乌克兰危机、美联储加息、国内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叠加冲击,证监会围绕稳预期、稳资金链、稳市场行为持续发力,及时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科学合理保持IPO和再融资常态化。

方星海介绍,在全球主要市场股权融资普遍低迷的背景下,金融前7个月沪深交易所共有178家企业IPO上市,合计融资3459亿元,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均居全球首位。两市再融资合计3825亿元,保持了较高水平。

同时,证监会会同相关方面加强期货和现货市场联动监管,严防过度投机,有效防控动力煤、原油等基础工业品价格持续上升风险。成功应对了国际市场镍期货极端逼空行情对国内镍期货市场的外溢风险。推出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活跃了“专精特新”上市股票的交易,期货市场保持平稳运行,有效助力保供稳价工作大局。

“在多方面共同努力下,资本市场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交易保持活跃,功能发挥良好,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社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方星海说道。

推动在香港上市的外国公司纳入沪深港通标的

方星海表示,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强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务实合作。证监会高度重视两地资本市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推动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不断迈进。支持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在本次论坛上,方星海介绍了证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和香港金融管理部门推出的三项扩大两地资本市场务实合作新举措:

一是扩大沪深港通股票标的,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在香港主要上市外国公司和更多沪深上市公司股票纳入标的范围。核心就是要推动在香港上市的外国公司纳入沪深港通标的,此举将有助于香港吸引更多的全球的其他地方企业来香港上市。这是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作用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是支持香港推出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研究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三是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加快推动境内国债期货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实现两地协同发展。

将不断增强外资投资我国资本市场的信心

方星海表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者积极参与。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统筹发展与安全,全力支持稳住经济大盘,推出更多有力度、有深度的开放举措,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

证监会将继续稳步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制度型开放,推动境外上市新规立法程序,做好改革实施后的配套规则、系统建设等准备工作。

证监会将拓展优化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支持更多上市公司互联互通存托凭证发行上市。

证监会将进一步优化完善沪深港通机制,推动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取得一致进展。

证监会将稳步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国际化品种,支持开展期货产品结算价格授权合作,实现期货市场开放路径多元化。

方星海还表示,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强开放环境下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坚持放得开、看得清、管得住的要求,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落实好中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