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制造业PMI为49.0%,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总体来看,供需两端回落带动整体PMI数值重返收缩区间。
制造业需求方面,7月,新订单指数为48.5%,较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全国疫情总体上处于低水平波动状态,少数地区疫情有所反弹,但疫情影响相对局限;信贷融资需求超预期回暖,同时结构也有所改善;个别房企楼盘出现延期交付情况,引发业主联名停贷,导致房地产信贷风险积累,商品房销售再度大幅滑坡。外需方面,7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4%,较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制造业面临外部需求下滑的挑战。制造业供给方面,7月生产指数为49.3%,比上月下降3.0个百分点,主要受7-8月传统生产淡季与市场需求恢复不足的影响。
从7月新订单指数与产成品库存指数的差值指数来看,该差值较上月有所下降,说明需求修复不及预期,制造业经济动能放缓。7月,PMI原材料购进价格与出厂价格指数均有所下降,预计7月PPI环比或在-1.0%左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可能在-1.0%左右。从企业规模来看,7月,大、中、小型企业同步收缩。
展望未来,经济修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业主联合停贷风波”削弱了购房者信息,使商品房销售再度滑坡,加剧房企现金流压力;同时房地产贷款风险积累,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对此,银保监会强调压实各方责任,千方百计推进“保交楼”;近期地产纾困基金推出的信号频传,将利好房企纾困,阻止风险蔓延。另一方面,地方村镇银行风险仍需妥善化解,当前仅完成客户资金的垫付,后续风险处置与改革化险仍面临挑战。
另一方面,当前经济修复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持续高企,加速收紧货币政策,经济硬着陆风险加剧。在此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外需下滑的挑战。同时,市场对经济衰退担忧加剧,需求萎缩的预期进一步强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减轻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
预计后续随着需求提振,制造业复苏势头将逐步向好,需持续关注就业、物价与中小型企业等结构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