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构建大湾区科创新生态 加速诞生下一个"硅谷"
时间:2022-08-04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在全球贸易争端加剧、国内新一轮产业转型调整的背景下,如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向纵深发展,成为摆在大湾区城市面前的一道命题。

作为世界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通过“软对接”,极大降低湾区内人才、资金、信息流动成本,为一批批高成长企业深耕湾区、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开拓打通要素阻点。其中,香港科技大学教授、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发起人李泽湘在莞深两地的科创实践故事极具代表性。

作为科创“布道者”的李泽湘,上世纪90年代末从香港科技大学来到内地,先后孵化出固高科技、大疆、李群自动化、云鲸智能等知名科技公司。2014年,李泽湘在东莞发起成立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通过链接香港、内地及全球的高校、研究所、上下游供应链等资源,探索搭建起完整机器人科创生态体系,一个面向内地、香港乃至全球的机器人和智能硬件创业平台强势崛起。

近期,在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李泽湘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专访。李泽湘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世界级“硅谷”。“广深莞及周边过去40年发展起来的供应链体系,为学院派创业者提供了巨大支持。未来,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向纵深发展背景下,壮大人才队伍,培育大湾区科创新生态,是推动瞪羚企业成长的重要前提。”

打造全球最高性价比的科创生态链

南方财经:东莞、深圳、香港三地工作的模式带给你什么样不同的感受和收获?你觉得三地如何更好进行产业协同?

李泽湘:对于打造一个科创生态来讲,仅仅一个地方的资源肯定是不够的。比如香港有大学,有国际信息等资源,但是它缺乏产业链。深圳综合一些,东莞是制造为主的城市,所以得把这些资源协同起来,创业者要能把全球资源有效整合在所要解决问题的路径里去。

南方财经: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已经在创新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你觉得几年的探索过程中出现哪些新的模式?

李泽湘:这几年,我们做了一些梳理和复盘,松山湖机器人基地主要是针对年轻人,很多都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人,他们以理工科背景为主,也有设计、管理或基础科学背景。

我们想探索的是,能否把这些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研究生组织起来,找到创业方向。然后再利用供应链优势,将先进的、成熟的技术整合到产品创新中,最后量产推向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小团队也一步一步发展成小公司、中等企业。创业团队要做起来,就一定要深耕细分行业,在中国、世界产生影响力。

这几年,这些年轻的公司百花齐放,有做C端的,也有B端的,有做国内市场的,也有做国际市场的,都做得非常不错。

总结起来,我们有几个体会:一是基地年轻的创业者大部分都在20多岁、30岁以下,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也意味着没有常规约束,能够放开胆子去想。敢于做市场上没有的东西,定义新的赛道和新的产品,这是他们的优势;二是供应链优势,从概念性的东西到能够推向市场的产品,需要成百甚至上千次的试错迭代。所以,有良好的供应链支撑,不断去迭代非常关键;三是年轻人有国际思维,他们要把产品卖给全国、全球不同市场,因此要了解世界各地消费群体的文化价值观、习惯等。

新工科教育迭代

南方财经:这些年你也在努力进行新工科教育的改革,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的实践如何体现你在新工科教育方面的想法,未来新工科教育在大湾区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扎根呢?

李泽湘:过去这40多年,我们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发展都是引进、消化、模仿、学习的一个过程。以前,我们只是作为一个配角,国外设计研发,中国代工就好,现在,我们也意识到这个模式不可能持续下去。

所以中国也要走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自己定义新的产品,颠覆性地创新。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转折点,我们产业的创新模式要改革,就不能只是围绕着国外做代工。我们的教育也要改革,培养出来的人才要适应新的产业创新模式,甚至引领新的产业创新模式。

我们原来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了,所以我们的所有东西,新工科、新产业、新经济、新销售等,都要同步进行探索。松山湖机器人基地探索出了各种各样的经验,对于怎么发展新制造,怎么发展新工科教育,怎么构建一个新的创新体系等等,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我们也踩了很多坑。

南方财经:你发起的机器人学院是从产业源头培养人才,并且把这种模式复制到了香港,大湾区的机器人产业和人才教育取得了哪些突破?未来怎么做才能实现更好的联动?

李泽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会有几个阶段,在我工作的不同阶段都在同步探索,创业孵化过程都加快了新工科教育的迭代。

在哈工大深圳校区,我们创办了一个全新的学科部,在创办过程中,我们找了两家在行业中很有影响力的企业,跟它们建立了人才联合培养的模式。当时,我们带着这些学生一起创业,虽然有的公司失败了,但后面走出了一大批创业者,创立了几十个高成长企业,在半导体封装设备领域,他们可能撑起了国内的半壁江山,我感到很欣慰。

在港科大,我们也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