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信用"再考察
时间:2022-08-02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2022年前5个月的“稳信用”一波三折。社会融资规模的同比增量主要源于财政“前置发力”、企业债融资偏强、金融监管力度的边际松动,而众望所盼的表内信贷仍呈颓势。表内信贷结构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短贷票据冲量。二是,绿色领域贷款同比大幅多增,是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的重要支撑。三是,房地产相关贷款收缩,是表内信贷最严重的拖累因素。

稳信用着眼点一:降成本刺激需求。下半年“降成本”或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降准”,存款准备金率或有0.25-0.5个百分点的下调空间,有助于带动LPR贷款利率报价再下行5bp。其次是改革,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或将有助于推动贷款利率下行10-20bp。最后是直接调降MLF政策利率,面临“物价”和“汇率”两大掣肘,必要时可能“相机抉择”适度调降。此外,央行或倾向于缓解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巩固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的成效。

稳信用着眼点二:重点领域做抓手。绿色与科技创新领域内生动能较强、传统基建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提升,三者既是“稳增长”的重点领域,又是央行推动“稳信用”、投放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抓手。展望下半年:在科技创新和绿色领域,再贷款工具或倾向“抓落地”,如资金投放不及预期,亦有提升资金支持比例、推广适用领域等优化拓展的空间。在传统基建领域方面,政策性银行新增的8000亿元贷款额度支持值得期待,如其中5000亿投向于基础设施领域,约可提振基建投资增速2.65个百分点。

稳信用着眼点三:薄弱环节强托底。一是,加大对普惠小微领域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服务普惠小微相关机制的同时,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调10-25bp。二是,定向支持疫情中受损的相关行业及产业。推动1000亿元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尽快落地,增加民航应急贷款额度1500亿元等。三是,加大对房地产贷款投放的托底力度,实现居民、房企的“稳杠杆”。

预计2022年新增社融32.7万亿,增速约为10.3%,7月份达到10.8%高点后趋于回落。背后的假设是下半年经济温和复苏,无新增政府债融资额度和超预期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且房地产销售全年下滑20%左右。不过,下半年社融增速的回落主要由政府债的错位发行导致,表内贷款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速在稳信用措施发力下有望平稳回升,支撑国内经济的渐进修复。而对股票市场而言,中长期贷款所代表的稳信用指示意义较社融增速更强,随着中长期贷款增速的见底,近期股票市场的反弹有望维持。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