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是个四平八稳的精英官僚机构,但是六月份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加息幅度让市场吃了一惊,这次会不会再次不按牌理出牌让大家有些忐忑。结果并没有,美联储如之前指引加息75个基点把政策利率升到2.25%~2.5%区间。与之相对应的通货膨胀水平,PCE是6.3%,核心PCE是4.7%,CPI是9.1%,核心CPI是5.9%。美联储离完成工作任务目标通胀2%依然路途遥远。鲍威尔同时暗示下次会议“再有一次不同寻常的大幅加息”依然是可能的,而且他明确表示控制通胀回落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低于趋势的经济增长”和“偏软的劳动力市场”。这究竟算不算鹰派,见仁见智。
记者提问反映出他们如同市场交易员一样地关注未来,希望了解美联储面对人人担忧的经济衰退何时政策转向。他们还设置了假设性的两难问题,希望预判美联储货币政策松紧之间的取舍标准。普通老百姓看到自己的钱袋子快速缩水,真想打开鲍威尔的脑袋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干货,也许没有。
下列文字,除点评外,均为鲍威尔答记者问原话。
货币政策
本次会议我们认为加息75个基点是合适的。如果有必要美联储会毫不犹豫实施更大幅度加息,不过委员会普遍支持75个基点加息。六月议息会议时我说如果通胀恶化我们将激进加息,当时我们就采取了激进加息。本月是第二次激进加息,因为六月份CPI数据令人失望。
如果整体通胀高企而核心通胀下降该如何应对,这个纯粹假设问题很难回答。我能说的是美联储同时关注整体通胀和核心通胀,最关心货币政策能否把通胀压到2%目标水平。这取决于很多因素,核心通胀能更好预测未来走势,整体通胀波动性很大。正常情况下政策试图避免受到数据剧烈波动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干扰。目前麻烦是持续供应短缺的压力会使通胀预期脱锚,因为社会公众并不会区别整体与核心通胀,所以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虽然货币政策对解决供应问题无能为力。
美联储力争使政策利率恰到好处,我们不寻求制造经济衰退,目标是降低通货膨胀同时保持强劲但适当降温的就业市场。我们依然相信有达成路径,这条路径很窄因为有很多我们无法控制的影响因素,它可能会继续变窄。但是恢复物价稳定至关重要,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因为没有物价稳定就无法实现可持续的强劲就业市场。美联储同时承担这两项政策目标但它们之间是相互协调的。我们认识到加息的双边风险,如果加息过分会让经济降速过大,如果加息不足会让通胀固化。短期控制通胀失败将造成今后处置成本更高。如果人们开始把通胀看成经济生活的一部分,在各种经济决策时考虑高通胀,要纠正起来十分困难而且非常痛苦。所以我们必须现在直面这个问题并把它解决掉。
美联储历史上多次做出快速收紧货币政策的反应,比如在1994年还有更早的八十年代,今年我们行动也很快。我很欣慰,金融市场面对快速政策变化,运行十分有序,尽管有几次波动。从金融系统稳定性角度看,虽然资产价格下跌,但它降低了系统脆弱性,只有在资产价格高涨的时候才是更脆弱的。金融机构资本十分充足,居民家庭财务可能接近历史上最好状况。整体图像是令人安心的。当然很多宏观经济问题并不总是体现为金融稳定性问题,比如低收入群体目前受高通胀影响生活艰难,收入不足以支付日常用品支出,居民食品消费明显下降。这十分令人担心而且非常不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下决心要治理通货膨胀。
零度点评:
货币政策是鲍威尔手里的枪,利率基点是枪里的子弹,要猎杀的熊叫通货膨胀。由于所谓利率传导机制、政策奏效时滞等原因,美联储里大概没人能精确判断要用几颗子弹在何时能彻底击倒大熊,只能相信连续开枪最终会有效果。鲍威尔的麻烦在于货币政策对整体通胀中最波动的因子,大宗商品的石油和粮食价格,以及造成它们剧烈波动的驱动因素,供应短缺,都起不了作用。老百姓的通胀预期恰恰是挂钩于这些可恶的东西而不是美联储学术专家选择的核心通胀指标中的那些软柿子。鲍威尔能做的就是表明态度而且要让市场体会“问题到此为止”的决心,否则他就会需要像当年的沃尔克一样为了纠正前任的错误把自己变成屠夫。把通胀大熊杀死的屠刀很可能要先把猎手也砍个半死。
前瞻指引与决策
过去我们说要快速升息达到中性水平,现在利率处于2.25%到2.5%,属于中性范围,问题是下一步该怎么走。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与核心工作依然是压低需求,使之匹配供应从而压低通货膨胀。继续加息是合适的并在今后会议上做出决策。我们将观察数据判断经济活动是否放缓,就业市场是否供需平衡,还有通胀数据变化。美联储责任是整体通胀,但我们盯住核心通胀来预测走势,判断利率政策能否让通胀下降。最近政策利率升幅巨大步伐很快,影响效果尚未充分体现出来,后续显著升息依然在考虑之中。委员会普遍认为货币政策至少应达到温和限制性水平。最好的参考数据就是六月议息会议的经济预测摘要(SEP),中位数是年底达到3.25%到3.5%,并且明年继续升高50个基点。这个经济预测是六周之前的,它在九月份会议上会被更新。关于九月份政策行动,我讲了可能再需要一次激进升息,不过决定将在会议上做出。目前情况下,我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