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能助力经济修复 多地锚定全年预期目标不放松
时间:2022-08-01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网字号:T  T

上半年各地经济运行数据相继出炉。从已经公布的主要经济指标看,即便遭遇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称“省区市”)经济运行仍展现出韧性,新动能对经济修复的带动作用越发凸显。上半年全国有29个省区市保持了经济正增长。其中,23个省区市的经济增速持平或跑赢全国水平。以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新兴消费为代表的经济新动能为稳经济贡献了重要力量。

此外,近期,各地相继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工作安排。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9日,至少有7个省区市已明确提出将咬定全年预期目标不放松。

中西部延续较快发展势头

今年我国经济运行经历了不寻常的前半程。总体来看,上半年各地经济运行虽然受到冲击,但仍呈现诸多积极变化,中西部地区保持较快发展增势,东北地区外贸进出口表现亮眼,东部地区经济迅速修复。

据记者统计,在23个上半年经济增速持平或超过全国水平的地区中,中部6省全部“上榜”,11个省区市来自我国西部。对于中西部地区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在近期予以积极评价。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司长袁达日前指出,湖北、湖南等省份较好发挥了支撑拉动作用,江西、重庆、贵州、甘肃、宁夏等省份经济保持较快增势。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省份在采矿业及部分原材料行业生产较快增长等因素带动下,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因为受疫情影响较小,加之自身发展潜力大,今年以来中西部地区在工业生产与投资上展现出独有特性。工业生产方面,中西部地区受疫情扰动较小,统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中部、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9%和6%,均快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中西部地区在实际利用外资方面也取得不错的成绩。商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25%和43.9%。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指出,中西部地区引资全面增长,有力促进了中西部地区深度融入国际循环并提升在国内循环中的地位,有效支持了区域协调发展。

东北地区则在上半年外贸进出口表现亮眼。数据显示,上半年黑龙江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0.7%,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同期增速21.3个百分点;辽宁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7%,6月份增速进一步加快;吉林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虽同比下降6.1%,但出口增速依然保持37%的较高水平。

投资新动能提速扩面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保持韧性是上半年全国各地较为普遍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的省区市超过20个,投资新动能提速扩面。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为何能保持韧性?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今年专项债支持范围明显向新基建、新能源领域倾斜,相关基建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带动高技术制造业和技改投资的快速发展,政策对高技术行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二是地方重大项目储备工作不再仅限于基建,产业转型升级也是重点方向,地方高技术重大项目储备较为充足。三是金融对高技术领域的结构性支持也在加力。一季度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31.9%。

“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政府的政策引导,市场主体的自主选择共同推动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速。”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记者表示。

投资新动能不断壮大,产业新动能增势也很强劲。上半年,不少地方高技术制造业实现了增加值、产量的较快增长。比如,天津市上半年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车联网等3条产业链增加值增速超过两位数;湖北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23.1%,快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15.1个百分点。

专家指出,需求不足仍是当前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难题。伍超明建议,要加大稳外资稳外贸力度。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对出口的依赖度较强,如1~6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全部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的比重为42.7%,稳定出口既有利于稳住高技术制造业企业需求,又有利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此外,加大对高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政府引导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前期投入,进一步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低成本资金进入高技术领域等支持措施仍有较大发力空间。

新兴消费为经济助力

除了投资新动能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各地新能源汽车、智能产品消费受追捧,新兴消费、升级消费保持较快增速。

公开数据显示,天津、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海南、重庆、云南等省份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均成倍增长。其中,辽宁、湖北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均实现两倍以上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260万辆,同比增长1.2倍,预测全年有望达550万辆,同比增长56%以上。分析认为,近期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均出台了新能源车置换补贴政策,刺激对象与新车消费者不完全一致,有望打开新能源车存量替换巨大空间。

除了新能源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用电器消费增速同样可观。比如,辽宁的可穿戴智能设备类零售额增长95.0%,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