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论
事件: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经济承压背景下,对增长目标的提及较为温和。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速为2.5%,意味着实现“5.5%”左右的原全年预期目标颇为困难,本次会议在全国层面上的表述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地方层面上指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上半年各省市GDP增速均低于全年预期目标,其中新疆、山西、重庆等省市的GDP增速与全年目标相差不大。
疫情防控的方向不变。会议提出,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综合看、系统看、长远看,特别是要从政治上看、算政治账。尽管近期在疫情管控措施上有一些边际变化(如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发布、北京分批恢复国际客运航班等等),但抗疫大方向并没有动摇,未来也不会动摇。
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具体的抓手有三项,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专项债和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均指向拉动基建、稳住固定资产投资:1)全国层面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是增量政策,此前浙江省和深圳市都曾设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以财政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两只基金的初期规模分别为100亿和1000亿(深圳财政出资600亿);2)今年专项债已基本完成发行,“用足用好专项债额度”可能指向地方政府可以利用上年已下达但未使用的新增专项债务额度,根据我们在《专项债已到哪里去,财政活水还能哪里来?》中的测算,2019年以来各省市沉淀未使用的额度合计约有2150亿,此外,提前下达并发行明年的专项债额度当前市场的猜想之一,但涉及制度突破,重点关注7月末、8月初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3)新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信贷额度的政策之前已经释放,预计将与3000亿金融债共同推动基建保持全年高速增长。
关于地产的增量表述紧密结合当前现实。房地产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同时,有两项增量表述,一是“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二季度以来,全国层面上,央行降低了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同时5年期LPR利率下降,地方层面的房地产政策也呈现进一步宽松的趋势,部分城市开始“松绑”限购和限贷,预计后续地方层面的宽松仍将延续;二是“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这是对近期部分项目出现停工现象的回应。
能源安全以及防风险方面,会议提出“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化体系”,这一新提法意味着新能源相关产业将更加体系化,保价稳供并不意味着新能源的搁置,相反会面临更大发展机遇以保障能源安全;此外会议提到“妥善化解一些地方村镇银行风险,严厉打击金融犯罪”,预计将针对中小银行的监管漏洞出台更多监管举措。
会议还提到了国企改革、平台经济、对外贸易、民生就业、营商环境等。值得关注的是“绿灯”的提法,此次会议指出,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意味着未来将明确一些准入、甚至是鼓励投资的领域(如帮扶实体经济、解决卡脖子问题),再次印证稳增长背景下监管层对收缩类政策趋于谨慎。
本次政治局会议在抗疫、稳增长、民生等方面延续了之前的基调,具体的稳增长政策措施上略有加码,对于地产、平台经济监管等细分领域释放了偏积极的信号。随着下半年经济逐步修复,已出台的政策将释放更多效能,增量政策依然可期。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对经济冲击的时间长度超出预期;地缘冲突超预期演绎;疫情导致供应链不稳定现象短期内难以快速缓解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