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重演!通胀、贬值、破产,新一轮金融危机还有多远?
时间:2022-07-29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随着新冠疫情步入第三年、俄乌危机第五个月、美联储宣布年内第四次加息、日元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新兴市场国家第一次破产,欧洲主要经济体发债成本再次上升。当历史的轮回再度给人以当头棒喝,市场不禁担心,下一场金融危机离我们还有多远?以史为鉴,债务危机都是由杠杆引起的,虽然市场拥有“看不见的手”,但它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舒缓债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改变不了资本市场借贷投资运作的模式,所以最后无可避免的会带来金融危机。本期视频我们就将走进历史中的几次金融资产暴跌,探索历次危机带给市场的影响及警示。

加息、熊市、贬值、主权信用危机,这些关键词都不禁让投资者引发市场对金融危机卷土重来的担忧。本期视频我们就将走进历史中的几次金融资产暴跌,探索历次危机带给市场的影响及警示。让我们先来重温1987年的金融地震,也就是著名的“黑色星期一”。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经历了著名的“黑色星期一”,其中道指跌掉了22.6%。整个市场里,5030亿美元的股票面值在一天之内化为乌有,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一切都失去了控制”,这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而讽刺的是,在1987年危机发生前,媒体及影视作品对华尔街与交易员的刻画无不昭示着资本市场的繁荣,以致“黑色星期一”的突然发生将人们迅速带入恐惧的氛围中。

受到美国股市崩盘的影响,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也开始狂跌。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球性暴跌,整个市值损失高达一万四千多亿美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损失的三倍以上。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这次事件并不能称为金融危机,更像是一场全球性的股灾。当时美国政府赤字高企,为了吸引外资以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保持着7以上的利率。此外,由于当时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增长,生产型投资需求不足,剩余资本大量涌入证券市场,导致金融投资猖獗,债务空前膨胀,形成难以持久的虚假繁荣。因此这次的黑色星期一也被看作为“泡沫经济”的破裂。

不过,1987年的股市崩溃行情,最终还是由美联储的救市政策收尾。美联储当时将联邦基金利率由7.5%向下调整至7.0%附近,并致电给美国的银行,敦促其向证券业融资,提供流动性。最终,美联储的救市操作产生了效果。黑色星期一的暴跌行情在第二天就止步了。

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对东南亚各国来说是不堪回首的一年。年初,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机者对东南亚国家货币发动攻击,拉开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由于几个被狙击的亚洲国家当时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因此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这些国家的经济不堪一击。对冲基金所到之处,金融体系濒临崩溃,汇市、股市一片狼藉,投资者损失惨重。

泰国中央银行在无奈之下,于同年7月,宣布放弃实施14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体制,改由市场浮动决定汇率。泰铢对美元的汇率随即大幅下跌,当天泰铢对美元的汇率曾达到32.6∶1,贬值幅度高达30%以上。此次危机给泰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汇率贬值幅度达到40%,国家的对外支付能力缩水近半,一半以上的金融机构宣布停业。同时由于物价飞涨,失业人数猛增,盗窃命案各种问题频频发生,昔日平和的佛教社会现在一片混乱,刚刚上任还不到一年的总理差瓦力不得不引咎辞职。

而这还没有结束,由泰铢贬值为序幕的金融风暴迅速席卷东南亚各国,并触发了韩国的金融危机,引发金融市场和全球股市激烈动荡。其中,在韩国30大财阀企业中,有16家遭到清理,政府债务高达1175亿美元。

从表面上看,亚洲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国际金融投机商的兴风作浪。而实际上,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则是这些国家的经常项目赤字过高;过分依赖外国游动资本,以至于金融调控不力。此次亚洲金融危机持续两年多,是二战后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的区域性通货紧缩,以及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难以解除。

环球金融危机

如果说前两次的金融危机是在标的和地域方面还不够普及,那么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则是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

第一阶段(2007.08-2008.09):次贷危机爆发,引发经济衰退风险,叠加通胀高企,滞涨风险来袭。

关于次贷危机,不得不提到美国有两家房地产公司的故事。一家是“房地美”,另家是“房利美”。这两家公司把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买下来,然后按期限、利率进行重新组合,再加以包装,把“次贷”变成了可供出售的“次债”。在经过这一包装之后,投资银行又把这种“住房抵押贷券”买下来,转卖给大小投资者们。经过层层疯狂的炒买炒卖,美国房地产市场经济被迅速“金融化”、“虚拟化”。2007年,美国金融衍生品价值约340万亿美元,而当年美国的GDP只有14万亿美元,为其24倍。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房利美”和“房地美”非常能赚钱,人们也疯狂对住房进行炒作。可是好景不长,在2006年年底美国房价突然开始下跌,伴随着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