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6月规上工业企业盈利同比增0.8%(前值降6.5%),三年复合增速10.5%(前值10.6%);1-6月同比1.0%(前值1.0%),三年复合增速13.7%(前值14.3%)。
核心观点:企业盈利时隔2个月再度转正,经济阶段性反弹、营收改善是支撑;结构上“喜忧并存”,喜在上游挤压中下游明显缓和、累库加速放缓;忧在国企对私企挤压再度加剧、企业杠杆续升。往后看,7月盈利可能再度回落,重点关注3因素。
1、整体看,6月企业盈利明显回升、单月同比首度转正,符合我们前期预判,6月经济恢复、营收改善是支撑。6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0.8%,此前连续2个月同比下降;以2019年为基期的三年复合增速10.5%,略低于前值的10.6%;累计看,1-6月同比增1.0%,持平前值;三年复合增速13.7%,同样低于前值的14.3%。归因看,按照“营收×利润率”的框架拆解,营收方面,6月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同比升7.2个百分点至8.6%,1-6月营收同比持平9.1%,结束2021年初以来持续下行的趋势;三年复合增速较前值提高0.1个百分点至9.8%。进一步地,将营收按量、价两方面拆分,1-6月工业增加值小升0.1个百分点至3.4%,结束2月以来的下行趋势,背后体现的应是6月经济恢复的影响;PPI回落0.4个百分点至7.7%,价格因素对营收的支撑有所弱化。利润率方面,1-6月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利润率6.53%,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降幅持平前值,简单匡算利润率下降拖累1-6月盈利同比约9.3个百分点。
2、结构看,关注上下游、分行业、库存端、所有制、杠杆率等5大信号>上下游看:盈利结构好转,上游对中下游盈利挤压延续缓和。1-6月上游(采掘+原材料)利润占比回落2.2个百分点至53.1%;其中采掘行业利润占比回落0.6个百分点至20.0%、但仍显著高于往年(2021年均值为10.1%);原材料行业利润占比回落1.6个百分点至33.1%,可能跟6月以来钢铁、水泥、化工等价格回落有关;中游设备制造行业利润占比上升1.2个百分点至26.2%,为连续2个月占比上升;下游消费利润占比上升0.8个百分点至15.4%,结束此前连续3个月的占比回落;公用事业利润占比继续上行0.3个百分点至5.3%,为连续5个月占比回升。
分行业看:多数行业销售数量增速回落,重点关注汽车行业景气好转。1)剔除价格因素的销售数量更能体现真实需求的变化,1-6月39个细分行业中销售数量增速下降的行业为27个(1-5月、1-4月分别为6个、32个),可从侧面印证经济内生需求仍偏弱。
2)盈利最强的行业仍以PPI高位的上游行业为主,1-6月盈利三年复合增速超过20%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煤炭采选、油气开采、黑色采矿、有色采矿、开采辅助、化工、有色冶炼等。3)1-6月汽车行业营收增速上升28.2个百分点,其中销售数量增速提高28.4个百分点至18.3%,背后应是汽车支持政策发力的结果。
库存端看:累库继续放缓。1-6月规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续降0.8个百分点至18.9%,降幅较前值0.3个百分点有所扩大,三年复合增速持平12.4%;但剔除价格的实际库存增速仍小升0.3个百分点至17.0%。往后看,维持此前判断,考虑M1同比已于2021年1月见顶回落(领先库存增速1年左右),疫情好转、物流恢复,PPI下行,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等因素,后续库存增速可能延续回落。
所有制看:国企对私企的挤压再度加剧。1-6月国企、私企盈利分别同比增10.2%、降3.3%(前值为增9.8%、降2.2%),三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8.6%、9.2%(前值为18.6%、10.8%),二者差距再度扩大,表明6月国企对私企的挤压有所加剧。
杠杆率看:6月企业杠杆续升,国企、私企杠杆差距延续高位。截至6月末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0.3个百分点至56.9%,其中国企、私企资产负债率均上升0.3个百分点至57.5%、59.3%,其中私企杠杆率续创有数据以来新高;国企、私企杠杆之差持平前值1.8个百分点,仍为有数据以来最高,继续提示重点关注私企债务风险。
3、往后看,7月盈利可能再回落,重点关注3因素(经济回踩、上下游、生产走弱)综合考虑7月疫情反复、高温天气、高频数据回落、季节性等因素,预计7月工业企业盈利可能再度回落。其中:7月环比降幅可能在10%以上,单月同比可能再度转负;1-7月累计同比可能降至0%-1%之间。往后看,重点关注3因素:
疫情反复背景下,7月经济回踩风险加大。截至7月下旬,全国受疫情影响的城市数量约40个,GDP占比约28.4%,特别是广东、广西、上海等地疫情较为严重,前期报告《经济回踩风险加大,关注稳地产新政》中我们也指出,近期“疫情起、生产弱、大宗跌、地产降”,指向经济回踩风险加大,可能拖累企业盈利。
需求偏弱格局已向生产端传导。高频数据显示,7月需求总体趋弱,叠加库存仍处高位,从而带动中上游开工几乎全线回落,特别是黑色、有色产业链,预计也会对盈利形成拖累。
上游对中下游的挤压可能进一步缓解。7月以来,由于需求偏弱,上游大宗价格进一步回落,指向短期上游对中下游盈利的挤压可能进一步弱化。但是,继续提示:考虑到俄乌冲突久拖未决、稳增长政策发力等,大宗价格向下的空间可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