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国新办举行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新闻发布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冲击和挑战,无论从人民币汇率有关的价格指标看,还是从国际收支、涉外收付款等数量指标来看,都可以清楚看到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增强的特征。
展望下半年,王春英表示,当前,我国更有信心也更有条件,有效化解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中国外汇市场有望延续平稳运行态势。
她表示,人民币的走势会受外汇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波动,有上升、有下降,但人民币汇率还会保持弹性和双向浮动,总体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王春英还指出,中国债券既有分散化投资价值,也有实际资金配置需求,更有基本面支撑。我国债券市场吸收外资是有提升空间的。长期来看,外资仍会稳步增持人民币债券。
上半年结售汇顺差852亿美元
王春英指出,今年以来,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冲击和挑战,无论从人民币汇率有关的价格指标看,还是从国际收支、涉外收付款等数量指标来看,都可以清楚看到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增强的特征。
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22年上半年,按美元计价,银行结汇13289亿美元,售汇12436亿美元,结售汇顺差852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银行结汇8.6万亿元,售汇8.1万亿元,结售汇顺差5452亿元。
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按照美元计价,银行代客涉外收入31600亿美元,对外付款30766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834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银行代客涉外收入20.5万亿元,对外付款20万亿元,涉外收付款顺差5330亿元。
“银行结售汇和跨境收支总体延续顺差格局。”王春英表示,上半年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呈现了800多亿美元顺差,主要是货物贸易、直接投资等基础性顺差保持了较高规模。其中,一季度结售汇和涉外收支顺差维持高位,分别是587亿和622亿美元;二季度,在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结售汇和涉外收支顺差分别是265亿和211亿美元。
外储规模基本稳定,外汇市场韧性增强
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30713亿美元,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王春英指出,今年以来,美元指数显著上涨,主要国家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外汇储备以美元计价,折算成美元以后金额就会减少,与资产价格变化等共同作用,是导致外汇储备账面价值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具体来看:
首先,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在全球范围内表现稳健。从最近的表现来看,虽然美元进一步走强,但是随着国内经济企稳回升,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的稳定性更加突出。
其次,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是稳定的,表现出相对均衡的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代客涉外收付款和银行结售汇都呈现一定规模顺差,近期个别渠道出现了短期的波动和季节性变化,但是没有改变跨境资金流动基本平衡的总体格局,体现了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稳健性。
第三,经常账户顺差以及长期资本流入仍然是稳定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一方面,经常账户保持合理的顺差。另一方面,资本项下直接投资和中长期资产配置型资金仍在发挥主导作用。
外资仍会稳步增持人民币债券
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发生较大变化,美元汇率、利率比较快上升,国际资本出现了从新兴经济体流出的态势。王春英对此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跨境债券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这个格局没有因为近期短期的市场波动而改变。
王春英指出,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吸收债券投资的稳定性相对较高。债券市场波动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表现。无论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各国债券投资出现波动都是正常的。而通过对比主要国家吸收债券投资的波动情况发现,中国波动情况远低于相当多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
王春英还指出,债券市场进一步开放有助于提升外汇市场韧性。近年来,货物贸易以及直接投资等跨境资金稳步流入,这些资金发挥了基础性顺差作用。债券市场开放也丰富了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和资金来源,有利于拓展我国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我国外汇市场对各类影响的吸收能力和消化能力。
她最后表示,总的来看,中国债券既有分散化投资价值,也有实际资金配置需求,更有基本面支撑。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21万亿美元,外资在中国债券市场中占比在3%左右,所以我国债券市场吸收外资是有提升空间的。
“长期来看,外资仍会稳步增持人民币债券,我们对此是有信心的。”王春英说道。
人民币汇率仍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表现相对稳健。而对于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前景,王春英表示,人民币汇率仍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具体来看:
第一,中国经济企稳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向好,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将继续发挥支撑人民币汇率的根本性作用。
第二,中国的外贸和外资发展韧性较强,贸易投资等实体经济层面的资金仍会是流入的基本盘,有助于外汇市场供求的基本平衡。
第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