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范局》本栏上期预测,英国保守党党魁重选将在前财相辛伟诚和女外相卓慧思之间进行。惟当保守党下议院议员密锣紧鼓展开投票后,却半路杀出一个前国防大臣莫佩琳,不多不少每次都以十多票挡在卓慧思前面,形成辛、莫、卓排名一、二、三的局面。峰回路转的是,到了本周第五轮投票,莫佩琳的人气突然消失,卓慧思登上了第二位,果然是她与辛伟诚对决。
*党魁重选并非单打独斗*
为甚么卓慧思能够在最后关头后来居上?对此问题首先要理解的一个前设条件,即保守党党魁选举绝非个别党员的单打独斗,而是党内各派系争夺权力分配的角斗场。所谓权力分配,其一是党的理念和未来方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保守党的主要派系斗争是主张加入欧盟的亲欧派,和反对入盟的疑欧派之争,但自从英国公投脱欧已成定局后,演变成务实脱欧和强硬脱欧之争;其二是内阁官位的分配,这涉及到各派系对内阁决策的实际掌控能力,尤其是财政、外交等大臣之位花落谁家,将在极大程度上左右唐宁街的运转。
保守党内势力庞大的强硬脱欧派,在过往任何一次党魁竞逐中都不可能没有代表人物,例如对上一次党魁选举的赢家就是「脱欧急先锋」约翰逊。而这一次,最能代表这个派别的,显然是外交内政均持鹰派立场的卓慧思。换言之,卓慧思必然的会走到台前,她在参选初阶段「屈居」第三,是因为支持她的力量还没有完全展示实力而已。
*卓慧思的「基本盘」雄厚*
那么卓慧思的支持度有多高?在本月13日保守党议员首轮投票中,她获得了50票。投票的这五十位议员就是她的「死忠」,她在参选后无需作任何政治交易,都会获得这批议员的支持。换言之,这是她的基本盘,也是她的后台所在。主张强硬脱欧的党内派系当然远不止于此,这就需要她在参选后逐一讨价还价以换取支持,一个最为主要的利益交换点,就是如前所述的内阁官位分配。
经过月中约一周时间的协商,到了本周三的第五轮投票,她的支持度上升到了113票。这113票,可以理解为保守党现时在国会主张强硬脱欧的总能量,并且已经围绕卓慧思完成了权力分配。即使她今次未能赢得党魁挑战,也为未来打造影子内阁奠定了基础。
*辛伟诚争当首位印裔英国首相*
所以,在强硬脱欧派的雄厚基本盘下,卓慧思是必然会加入决赛的,在选拔过程中真正面临变数的反而是辛伟诚和莫佩琳,两人是二选一的关系。先看辛伟诚,作为一名80后和印度裔二代移民,他直至2015年才当选国会议员,可以说是搭快车当上英国财相,在内阁地位仅次于首相。由于下届大选保守党几乎没有胜出的机会,辛伟诚有两大吸引之处:一是他可以重演2008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参选的少数族裔效应,即使无法保住执政党地位,也可以尽最大可能争取该党下议院议员的存活机会,这对少数族群聚居的伦敦、伯明翰及保守党势力较薄弱的苏格兰、威尔斯等地尤为重要;二是辛伟诚接替约翰逊入主唐宁街后,即使是输掉大选,也成就了英国首任印裔首相的历史性成就,因此对他而言挑战党魁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莫佩琳可能出任辛伟诚内阁高职*
但是,在党魁重选的初阶,保守党内是否准备好接受一位印裔首相仍是未知之数,这就给莫佩琳带来了机会。莫佩琳是在前首相文翠珊任内获栽培,由内阁新秀攀至国防大臣。文翠珊是务实脱欧派的代表,主张在英国已公投脱欧的现实下,尽量与欧盟保持良好关系,逐步达成双方脱勾,避免英国陷入巨大动荡。2019年约翰逊逼宫赶走文翠珊,莫佩琳愤而辞职,这即是表达对文氏的忠诚,也说明了她与约翰逊等人并非一路货。
从这一角度而言,莫佩琳实际上是与辛伟诚「伴飞的僚机」。也就是说,如果辛伟诚未能获得足够支持,就可能出现莫佩琳与卓慧思对决的局面。在13日的保守党议员首轮投票中,辛伟诚得了88票,这是他的基本盘。到了本周三的最后一轮下议员投票,他的支持者上升至了137票。这说明,保守党至少是在国会议员层面,普遍接受了辛伟诚出任党魁。如此一来,莫佩琳的「伴飞」使命终结,相信在辛伟诚出任首相后,她会获得重要的内阁职位,例如以外相之位调整英国的对欧盟政策和对俄乌战争立场,当然这取决于辛伟诚的外交立场,以及与卓慧思派系的协商。
不过,辛伟诚和卓慧思鹿死谁手倒也尚未可知,因为在下一阶段,将由保守党约20万党员以邮寄方式投票决出最后赢家。这个投票结果将反映出保守党基层的意识形态,是以专注国内族群共融改善民生为主,还是在苏格兰独立、脱欧及俄乌战争等一系列问题上继续走鹰派路线。虽然有批评指,由保守党内部选出下任首相有欠公允,但作为一个内阁制中等国家,这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率的首相接替规则。真正的问题是,这套规则并无从阻止它的政党在国家危难之时继续沉迷党争,国内各种政治、社会、经济矛盾也就难以获得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