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大宏观评论(2022年第25期,总第109期):7-12月消费增速大概率较1-6月上移,但基建投资增速快速拉升的概率较低
时间:2022-07-22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事件:6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3.90%,预期4.50%,前值0.70%;6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3.40%,前值3.30%;6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6.10%,预期5.90%,前值6.20%;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3.10%,预期-0.50%,前值-6.70%;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0.70%,前值-1.50%。

点评:

一、7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大概率在6月的基础上上行

总体而言,6月工业增加值增速表现得“中规中矩”,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6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录得3.90%,虽然较前值上行3.20个百分点,但是低于预期0.60个百分点;二是6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录得3.40%,较前值上行0.10个百分点,在疫情冲击下单边下行3个月之后出现小幅反弹;三是6月工业增加值环比为0.84%,虽然较前值大幅下行3.38个百分点,但是依旧位于正值区间,且如果剔除掉5月的4.22%,则创2020年10月以来新高。分部类看,6月采矿业、制造业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分别为8.70%、3.40%、3.30%,分别较前值上行1.70、3.30、3.10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6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分别为3.10%、4.00%、3.00%、3.60%,分别较前值上行2.40、1.70、1.90、9.00个百分点。

对6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形成支撑的因素有以下三点。第一,出口交货值当月同比上行是6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上行的重要支撑。6月出口交货值当月同比为15.10%,较前值上行4.0个百分点,创2022年3月以来新高,与此同时,6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为3.90%,较前值上行3.20个百分点。可见,6月出口交货值当月同比的表现强于6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第二,道路交通运输情况得到很大改善,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和航运物流有序运转,体现为6月供货商配送时间上行7.20个百分点至51.30,持平于2009年2月、2009年3月以及2016年3月,为2008年1月以来低点。第三,政府持续推进复工复产。以上海为例,5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全面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加强对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的支持和服务,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复工,稳步提高企业达产率。

展望7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大概率在6月的基础上上行。第一,2021年6月、7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分别为8.30%、6.40%,基数下行利多7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第二,当前宏观经济处于疫情之后的修复期。疫情前的3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为5.0%,这就意味着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尚有约1.10个百分点的上行空间。第三,从高频数据看,7月前三周唐山钢厂高炉开工率与全国高炉开工率均值分别为54.76%、78.77%,分别较2021年同期上行21.16、7.80个百分点。

二、6月工业企业产销率再度下探,主因生产修复力度强于需求修复力度

供求机制是调节市场供给与需求,使之趋于均衡的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在所有经济指标中,较为全面体现“供求”这一对矛盾的指标是工业企业产销率。工业企业产销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工业企业的销量与产量之比,反映工业产品生产实现销售的程度。6月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6.0%,较前值下行0.40个百分点,为近3个月新低,且处于历史低位区间:如果剔除掉3月的94.50%,则为2020年4月以来新低;如果剔除掉2020年3月的95.0%,则为2003年2月以来新低。

受新冠肺炎疫情恶化以及连带的交通运输管制的冲击,3月工业企业产销率大幅下挫3.50个百分点,4月、5月持续上行,6月再度下探,并创近3个月新低。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实质性控制的背景下,6月工业企业产销率再度下探的原因是什么?回答这一问题需要从工业企业产销率的计算公式出发。鉴于工业企业产销率是销量与产量的比值,从数值角度看,6月工业企业产销率再度下探的可能原因有三种:一是销量与产量均上行,但是产量上行幅度大于销量上行幅度;二是销量与产量均下行,但是产量下行幅度小于销量下行的幅度;三是产量上行的同时,销量下行。在以上三种情形下,工业企业产销率均将下行,其背后的本质是,生产绝对或者相对强于需求。

我们认为6月应该属于第一种情形。我们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有以下三点:一是6月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与生产指数均跃至荣枯线之上;二是就绝对读数而言,生产指数读数高出新订单指数2.40个百分点;三是就月度边际上行幅度而言,生产指数较前值上行3.10个百分点,而新订单指数较前值上行2.20个百分点。因此,对于6月工业企业产销率再度下探,不必过分担忧,毕竟原因不是需求的绝对收缩,而是生产修复力度强于需求修复力度。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有三点推论。第一,需求修复力度弱于生产修复力度,意味着需求是供需这一矛盾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当前宏观经济的“短板”所在。在此背景下,还需加大“扩需求”的力度。第二,6月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录得17.90%,较前值上行1.0个百分点,而6月进口金额当月同比录得1.0%,较前值下行3.10个百分点,表明6月我国内需远弱于外需,这就意味着如果无外需的支撑,6月工业企业产销率将低于96.0%。第三,考虑到需求相对弱于生产,不排除6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存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