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都,建筑楼宇密度最高,单位GDP产出也最高的商务中心,非国贸CBD莫属。这里,鳞次栉比的玻璃幕墙与高楼大厦,勾勒出城市无与伦比的天际线。
在老北京人记忆中,国贸一带以前叫“大北窑”,因为侵华日军曾经在此地建窑烧砖。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当时几位外经贸部的领导提出,要在北京建一个“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自此,大北窑的命运迎来了转折。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贸中心建成开始运营,以往冷清、残旧的建外、大北窑地带一下子集中了60%以上的外商驻京机构。
此后,从中国大饭店到国贸商城,从建外SOHO白楼到万达广场,一座座地标建筑如雨后春笋。国贸,成为北京对外开放的第一站,也成为高频次举办国际国内重大会议及大型商务活动的首选。
直到2011年,大望京第二CBD被正式写入《北京市规划委“十二五”规划》,成为了承载国贸外溢的主要商务中心,规划明确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的聚集地。由此,21世纪首都第二扇对外橱窗,开始缓缓打开。
最早来到望京的主要是韩国人。他们是为了躲避的金融危机影响,来到中国创业和生活。并随着望京科技园落成,很多韩国企业,包括三星和现代等企业入驻望京地区,这里也慢慢变成了北京最大的韩国人聚集地。
时至今日,望京不仅有不少韩国企业,还入驻了一批国内大型企业,包括阿里、美团、陌陌、携程、奇虎360等,并且住宅产品丰富,商业配套完善,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综合型新城。
虽然国贸CBD和望京CBD在不同阶段助力了北京经济的腾飞,但同时因为空间过于饱和、资源过度集聚,“大城市病”问题凸显。在减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首都功能势必将重新布局。
北京东部的下一个“CBD”在哪里?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揭晓了答案。东坝闪亮登上舞台,它将与望京和国贸形成一个“金三角”,通过给予自贸区的利好政策,带动产业发展,打造第二个三里屯和第四使馆区。
曾经,东坝是北京资格最老、开发最慢的“边缘地带”,如今却要摇身一变成为“首都第三扇窗口”,它有着怎样的底气与自信?
超级产业|产业聚集促进CBD价值越升
众所周知,产业是CBD发展的最重要驱动力。例如,望京CBD的发展离不开包括惠普、戴姆勒奔驰、美团、阿里等世界500强总部经济的带动;国贸CBD则离不开以国际金融、高端商务、国际传媒的聚焦带动。
而眼下,自贸CBD也被赋予了新的产业使命。根据规划,未来这里将建设国际组织集聚区、服务贸易示范区、数字贸易试验区和高端跨境消费中心,营造和谐宜居的“类海外”环境,并创建国际领先的“智慧化”场景。
具体来看,这里将重点发展数字贸易、跨境金融、专业服务、文化贸易、跨境消费、国际教育、医疗健康等七大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链聚集。传闻,字节跳动和几家头部跨境电商也将进驻该片区。
随着板块内的产业聚集,自贸CBD也将吸引更多企业纷沓而来,并集聚越来越多符合北京城市战略定位的国际高端人才。另一边,产业扶持政策也会紧跟着出台,包括税务减免,房租减免,人才引进等等。
可见,自贸CBD定位之高,政策之优,理念之新,远超此前两大CBD,是未来朝阳乃至北京爆发力最强的片区。
超级交通配套|城轨融合,北京三大枢纽之心
要提升城市能级,必须轨道枢纽先行。因此自贸CBD率先启动的就是拥有两大“微中心”的北西区板块。
何为轨道“微中心”?根据官方的说法,是指与轨道交通站点充分融合、互动,可达性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具有多元城市功能,具备场所感和识别性的城市地域空间。
北西区规划有2个轨道枢纽站点——北岗子站和东风站,未来将有五轨在此交汇,与丽泽枢纽、副中心枢纽并肩成为北京的三大枢纽。
官方消息中,五条轨道分别为M3、M12、M22、L4线和R4线。目前已有M3号线(地铁3号线)和M12号线(地铁12号线)在建,计划于2023年年底率先开通。其中,3号线7站就到三里屯,12号线4站就到三元桥。
而3号线又在区域内与R4线接驳,这是一条北起首都国际机场,贯穿自贸CBD,到达大兴国际机场的连接线。未来“自贸CBD”的居民前往两座机场,都可以通过轨道交通迅速通达。
此外,按照规划,在北西区将实现城轨融合,除了建造轨道,还要完善“小街区、密路网”的道路体系,提高通行效率,构建便捷的交通系统,强化轨道线路与两大航空枢纽、中心城区、副中心的有效联动,实现高效换乘。
当然在CBD中,除了交通,功能完善且全面的配套设施也必不可少。眼下,在自贸CBD中更要符合区域规划定位,建设对标国际标准的生活配套设施。据悉,板块内规划一贯制学校、朝阳区博物馆、国际化医院、东坝中央公园等众多全新生活配套。
眼下,从第四使馆区到坝河滨水公园,从城市轨道微中心工程招标公示到地铁3号线东坝车辆段工程封顶,涉及教育、医疗、交通等配套的全速开工。一处集枢纽、购物、教育、文化、医疗、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自贸CBD蓄势待发。
超级住宅|北京首个次世代理想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