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经济"压舱石" 工业生产二季度止跌回升
时间:2022-07-16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二季度,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其中4月份下降2.9%,5月份增长0.7%,6月份进一步加快到了3.9%,企稳回升态势比较明显。

中国经济“半年报”:顶住压力保持增长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面对内外超预期突发因素的影响,我国多措并举及时推出多项政策,稳住经济大盘。当前,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不少挑战,不过更多宏观政策的落地将助力中国经济进一步向稳。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工业经济数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

尤其是6月份,随着稳增长一系列措施显效,工业生产回升更为明显。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三大工业门类也均有明显提升,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较上月提高1.7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3.4%,较上月提升3.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3%,较上月提高3.1个百分点。

受访专家表示,疫情叠加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工业生产受到短暂冲击,得益于复工复产的快速推进,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明显修复,工业品出口恢复两位数增长,上半年工业经济总体呈企稳回升态势,体现宏观经济大盘“压舱石”作用。但从产品销售率、工业产能利用率等数据上看,工业经济完全恢复尚需时日,下半年需要加快国内需求恢复,全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有效引导市场预期,提升工业生产效能,努力确保工业经济稳定恢复。

汽车制造带动作用突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当天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二季度,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其中4月份下降2.9%,5月份增长0.7%,6月份进一步加快到了3.9%,企稳回升态势比较明显。其中,东部和东北部分地区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但中西部地区工业生产总体稳定,支撑了工业生产。二季度,中部、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9%和6%,均快于全国增速。

而进入到6月份,前期受疫情冲击较大地区也出现工业生产的明显恢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上海、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9%和6.3%,5月份分别为下降30.9%和4.9%。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6月工业增长企稳主要得益于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基本畅通,制造业复工达产的企业面扩大,尤其是长三角制造业供应链和生产恢复带动最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吉林、上海此前均将汽车产业链作为重点恢复对象。有关部门也在6月以来不断推出汽车稳增长政策。在此带动下,6月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6.2%,成为今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汽车产量增长则更为明显,6月汽车产量为257.7万辆,同比增长26.8%,其中新能源汽车60.5万辆,增长120.8%。

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副司长江源分析,6月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5月份下降7.0%转为大幅增长16.2%;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较上月加快的3.2个百分点中,汽车制造业就贡献了1.3个百分点,起到显著支撑作用。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汽车行业已经走出4月份的最低谷,6月产销表现更是好于历史同期。市场超强增长的原因主要是车市自身因素和政策驱动的组合效果,新推出的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实施范围广,受益面大。按照乘联会的预测,从供给端来看,7月供给将基本恢复常态,全国汽车生产能力有望得到充分释放。

付凌晖指出,工业出口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明显。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强,国际竞争力较强,工业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8.2%,其中6月份增长15.1%,比上月加快4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航燕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以汽车为代表的机电产品是工业出口交货值快速回升的主要拉动力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欧美等国正在经历高通胀,带动中国主要出口商品价格随之上涨,使得部分工业品出口存在“价涨量跌”的情况。6月外贸数据显示,鞋靴、手机、集成电路等主要商品出口额增速均明显高于出口量增速。因此,下半年经济的回暖,还是要坚持从内外需共同发力。

温和之中需警惕全球通胀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走高,但由于近期对欧美经济衰退的担忧和对部分金属需求下降,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出现下滑。国际原油价格从高位回落至100美元/桶附近,铝、镍、锌等多个商品价格创下阶段新低。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现阶段,油气、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的高位回调,有利于缓解我国制造业中下游企业原材料成本压力,改善经营效益状况,但是考虑到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仍在历史相对较高水平较大幅波动,对于企业稳定生产而言还有不确定性影响。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目前输入性通胀压力主要体现在PPI端口,在国内重要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的影响下,供给恢复快于需求,使得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表现相对温和,近期原油、有色等大宗价格下跌也在一定程度缓和了压力。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